本书约450万字,以图书的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20年12月跨越70年之久的刑法立法沿革,致力于成为国内介绍刑法立法创制和发展完善历程的内容最为全面的刑法学著作。通过“综述+文献资料”的形式将各个时期刑法立法的沿革串联起来,通过学习和研究它们,可以透视新中国刑法立法乃至刑事法治前进的轨迹,有助于把握和研究不同时期刑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原意及其优劣之处,从而必然对刑法理论研究的丰富和深化、对刑事司法实务的完善、对刑法立法的继续发展大有裨益。本书的编著出版,有助于社会了解我国刑法立法的动态过程和微观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我国指纹技术完成了从传统应用到近代科技的嬗变,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成熟的应用方法,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为统一中国指纹分类标准,提高中国指纹学术水平,做了队伍和技术上的准备,同时在社会管理、民间交往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追溯与回顾了民国时期指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历程,弥补了我国民国指纹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透过近两千幅政要信札、公务文书、民间契约、文献典籍、证件徽章等相关指纹的珍贵图片,可一览民国时期政党社团、行政司法、军政警政户政、科技教育社会百态大千世界。
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彩色印刷,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又有浓厚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本书是2021年度全国刑法学术年会文集。本书首先从宏观方面对今年年初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进行了讨论。其次,对未成年人刑法保护,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罪,破坏金融秩序罪,产权刑法保护,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修订及其适用等《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的修改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涉及的其他问题,如前科消灭制度的完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涉财产犯罪的修法建议,第三方支付方式下规制网络财产犯罪路径,妨害兴奋剂管理罪的体系性的理解及体系性解析等。
本书从樊崇义教授有关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思想论述入手,有多篇文章对刑事诉讼法的制度、程序进行分析和论述,并认罪从宽、事实证据采集、律政监察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梳理。
本书是中国刑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文集,本届年会的理论议题为“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刑法保障问题研究”,也即本书的第一编,主要涵盖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刑法保障理念、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刑法立法保障、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刑法司法保障、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刑法重要制度等方面,对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刑法功能的发挥进行了全面归纳和总结。本届年会的实务议题为:“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刑法适用与立法完善问题研究”、“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刑法防制研究”、“刑法解释与网络犯罪的司法适用研究”,也即本书的第二,三,四编,主要研究:重大疫情防控的刑事政策调整、重大疫情防控的刑法立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的刑法适用完善等问题;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刑法适用罪名、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刑法立法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刑法与相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