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的四要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2/12 16:34:14
浏览次数:16372  

  张永强/文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全省共有公安派出所2443个,派出所民警5万多人,分别占全国的1/20和1/10。广东的派出所建设在公安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厅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派出所建设工作,特别是实施“三基”工程建设以来,全省派出所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共有149个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派出所,383个派出所被评为二级派出所,还涌现了大批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深圳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先进公安局,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分局昌华派出所社区民警刘奕鹏被评为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十佳社区民警,另外,4个派出所、6名同志被分别评为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优秀派出所和优秀民警。
  加强派出所建设,我们在实践中把握了以下四个要素:

  一、重  视

  2007年5月,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梁伟发刚一到任,就对广东14万民警提出了“建为民公安、保南粤平安”的目标。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努力朝这一目标迈进。9月,梁伟发厅长致信给全省公安派出所所长,提出争创“五好”所长(即:依法履职好、业务技能好、群众工作好、队伍建设好、辖区治安好)的殷切期望。
  全省所长以实际行动掀起了争创“五好所长”的热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2008年3月14日,80名“五好所长”在2007年度全省公安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隆重表彰。梁厅长对所长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整个派出所工作的要求。通过开展创“五好”活动,派出所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8年3月28日,梁伟发同志再次致信全省派出所所长,要求做到“五个创新、五个提升”(即:创新法治理念,提升执法质量;创新勤务模式,提升警务效能;创新工作手段,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新执法方式,提升群众满意度;创新激励机制,提升队伍活力),奋战200天,创“三基”工程建设优异成绩,交“平安奥运”答卷。梁伟发同志在信中充分肯定了各地争创“五好”所长、确保辖区平安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基层派出所在“三基”工程建设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派出所所长的深情厚爱和殷切期望。前后仅半年时间,厅长就给派出所所长写了两封信,充分体现了梁伟发同志和厅党委对基层派出所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派出所民警的深切关怀。全省派出所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按照梁厅长和厅党委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狠抓“平安奥运”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平安奥运”的实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多次得到了公安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务  实

  《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下发后,2007年2月,省厅制定下发了《广东省公安厅贯彻〈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努力加快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步伐,不断加强派出所的各项基础工作。在实施和推进工作中,我们始终不渝地恪守求真务实的原则。特别是在社区警务室建设的问题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派出所的辖区面积、人口数量、治安状况、警力配置等多种因素,按照“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警务室。我们牢固树立“社区警务工作覆盖全部社区,而不是社区警务室覆盖全部社区”的理念,合理地采用联片联勤的方法,既避免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又解决了警力不足的矛盾。一些派出所根据治安状况和警务工作需要,在高等院校、特大型集贸市场、特大型农场、特大型厂矿企业以及车站、码头等单位(场所)也设立了一批警务室。目前,全省共建立社区警务室4600多个,农村警务室3300多个,配备社区民警8700多人,下派驻村民警4800多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蓬勃发展。实践证明,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广东特色的路子。

  三、创  新

  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是推动我们工作永不枯竭的动力。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一贯以敢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勇气开展各项工作,这是鲜明的广东特色。近年来我们在派出所建设工作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做法、新举措。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社区和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切实提高防控能力。社区和驻村民警把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治安巡逻防范活动,努力预防和控制可防性、多发性案件的发生。深圳、江门等市的一些派出所,成立由居委会干部、工厂企业负责人、社区居民和外来劳务工代表组成的 “社区警务理事会”,倡导警民共建社区,实现了社区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棠下派出所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将辖内出租屋进行托管式管理,由托管公司对出租屋进行改造,完善管理和服务措施,将一定区域的出租屋连片改造成为一个封闭小区,设立管理处和监控室。自实行托管以来,该所辖内的出租屋至今保持零发案。
  制定派出所所长任职资格规范,努力解决派出所领导职级问题,不断提高所领导的综合素质和积极性。为加强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保证新任职的派出所正职领导具备岗位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我省建立了派出所正职领导任职资格制度,明确规定了派出所正职的任职条件和程序。新任公安基层派出所正职的,必须事先通过考试取得任职资格,确保了派出所领导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积极落实派出所所长职级待遇升格问题,全省已基本解决了派出所升格问题,目前已有74%的所长1658人被任命为副科长以上职务。
  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派出所的工作效能。根据公安部“金盾工程”的部署,全省公安派出所积极推动应用信息化工作,并已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全省派出所已全面推广应用警务综合信息系统,大大减轻了基层民警的工作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省了经费开支,加强了内部监督和管理,规范了执法办案,提高了打防管控能力。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省厅组织对全省所有的派出所所长和教导员进行了信息化应用考核,共有4000多人参加,合格率达到99%。2007年12月7日,省厅举办了珠三角地区社区民警警务信息应用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公安机关社区和驻村民警警务信息应用水平。2008年5月9日,省厅决定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全省信息采集百日会战”,全省派出所按省厅总体部署,切实提高信息系统数据采集质量,推进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派出所队伍素质。全省派出所紧紧抓住科技强警的机遇,立足公安实战,按照省厅关于“办公办案一网通,工作执法一网考”的工作要求,用信息化抢占了公安工作的“制高点”。
  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为重点,适应动态社会管理需要,积极探索建立派出所新型警务运作机制。全省各地以派出所运作机制和勤务模式改革为核心,推动派出所的警务理念、指挥机制、勤务模式、管理手段的革新,有效解决派出所勤务机关化、层级复杂化,重打轻防等一系列问题,更好地适应了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一是为破解街面“双抢”和盗窃犯罪多发这一治安难题,推行“网格化”社区防控,建立“街面治安责任区”、实行“街面治安责任制”,强化社区治安控制。二是大力推行弹性工作制,改变8小时工作制的固有模式,把握发案规律,把警力优先部署在防范薄弱、案件高发、群众需要时段和部位,充分发挥警力的最大效能。三是实行动态警务机制,警力随着警情走,改变“坐堂办公”的静态模式,社区和驻村民警通过巡逻、巡访、巡查等方式,走街进村,走访群众,发现隐患,及时防范,服务群众。四是对派出所勤务运作进行了改革,实行“四班三运作”、“六班四运作”等勤务运作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社区民警因值班事务缠身、无足够的时间到社区开展工作的困扰,让民警在工作8个小时后得到充分的休息,提高了8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006年初,深圳市公安局对全市派出所进行全面改革,通过“两整合、两压缩、两转变”,即整合一线队伍和基本职能,压缩管理层次和基层负担,管理机制由“条”向“块”转变、勤务模式由“坐”向“巡”转变,突出“以基础防控为主业、以着装巡逻为主要勤务模式”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激发了警队活力、动力和战斗力。

  四、保  障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按照“保障下倾”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派出所人财物的投入,派出所的警力配备、办公条件和交通、科技装备等均有了明显改善,切实增强了派出所长远发展的后劲。一是积极推动警力下沉。各地公安机关想方设法充实派出所警力,目前全省共有派出所民警52000多人,约占县级公安机关民警总数的50%,派出所警力不足5人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二是狠抓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自2003年以来,我省新建的542幢派出所办公楼,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派出所无房办公或在危房办公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是为派出所添置了大批装备。目前,全省派出所共有摩托车12000多辆、汽车8500多辆,派出所无计算机的问题已全面解决,每个派出所至少有3台计算机。四是改善派出所民警工资等福利待遇。全省派出所民警工资全部实现由县(市、区)财政统一按时足额发放。                        
  (作者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