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雪域英豪——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长杨成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6/11/8 10:39:49
浏览次数:15315  

  文/王改芳
  
  在果洛,一棵树很难扎根成活,一朵花即使入伏也难免被霜打。然而,像他这样扎根奉献的人却有很多。33年倏然而逝,时光改变了一切,当年初出茅庐的青涩警校生,如今已满头华发,被全州刑侦战线的精英们尊称为“师父”“英雄”和“NO.1”。
  他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党委委员、调研员、副局长杨成存。
  2016年3月17日,公安部长郭声琨签署命令,授予杨成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
  
  

  


  腿部中弹,杨成存用自己的围巾扎住伤口

  

  “5·3”抓捕现场

  

  杨成存带着检查组夜查宾馆行业

  

  牧民倚托依依不舍地把杨成存送出自己的家门

  
  枪战

  这里的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雪山两山夹峙、青甘川三省交界;这里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是青海省自然条件最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最滞后、藏区维稳任务十分繁重的地区。
  2016年7月10日,我们从西宁出发,踏上了赴果洛的采访之路。这是我继2008年采访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拉玛才旦的事迹后,第二次去玛沁(果洛州政府所在地)。时隔多年,当时的情景很多已经漫漶不清,只有拉玛才旦最后走过的那段抓捕之路——其实没有路,全是草滩,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巧的是,杨成存中弹的地方,正好也是拉玛才旦牺牲前走过的地方。在如今侦查破案依靠监控的大背景下,这里主要还得仰仗骑马、摸排等传统办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杨成存已经摸爬滚打了33年。
  7月14日,果洛草原细雨蒙蒙,在果洛州公安局特警支队,亲手抚摸着装甲车上十余处、“云豹”警车上五处和正对驾驶员头部位置的两处弹痕,我仿佛听到了惊心动魄的枪声,感受到什么是枪林弹雨,什么是出生入死!在此次战斗中,杨成存右腿中弹,子弹贯穿处距大动脉仅0.6毫米,但白发如银的他仍冒死指挥战斗,直到犯罪嫌疑人被击毙。
  2015年5月3日,当人们还在享受“五一”小长假的欢乐时,青海果洛草原却是雪在下、枪声炸。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抓捕行动中,冲锋在最前面指挥战斗的杨成存52岁。他不分管刑侦工作已三年,儿子不日将面临人生大考。
  六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5月30日,罗某因怀疑尕某举报自己盗窃马匹,伙同另外三人向正在挖虫草的尕某夫妇一步一枪连开11枪,致尕某当场死亡,尕妻中弹受重伤,之后罗某四人脱逃。三个月后,其他三名嫌疑人皆归案,唯罗某落网。罗某枪不离身,且枪法精准,警觉性高,行踪不定,时而住在房间里,时而睡在自己挖的地坑内,脱逃后还叫嚣“要是有人来抓我,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此人还与其他在逃犯罪嫌疑人纠集在一起,横行乡里。其间,该乡拟修建的一条乡村道路,道路会通过罗家附近,罗某就放出狠话:“谁敢将路修到我家门口,就宰了谁!”
  此人不除,草原不得安宁。嫌疑人的凶狠和狡诈更激起了老刑警为民除害的斗志和决心。2011年,全国“清网行动”,杨成存也曾抱着一线希望深挖线索,其间的节奏跟着在逃嫌疑人走,但几次抓捕都落了空。直到2015年4月底,杨成存正在上海参加培训,消息传来。此时,果洛草原地面尚未解冻,挖虫草的欲进未进,天时地利人和。虽身经百战,杨成存闻讯还是抑制不住地兴奋,叮嘱手下:“一定要盯紧!”
  5月2日,罗某现身。杨成存深知机会难得,一旦错过很有可能就留下终身遗憾。他和有关领导多次通话,协商抓捕计划。因为杨成存熟悉案情和地形,对嫌疑人的特征多有研究,州公安局成立了以他为现场指挥员、副局长张建军(接任杨成存分管州局刑侦工作)为副指挥员的五个抓捕小组。当日23时,抓捕组分乘五辆车,夜奔罗某藏匿处,势欲瓮中捉鳖。草原上布满冰坎、滩涂,积雪尚未融化,车辆动辄深陷泥潭,230公里的路程,抓捕组艰难行进了五个多小时。次日5时,当抓捕民警悄悄接近罗某住处时,突然发现有人骑着摩托车向后山逃去。凭直觉,杨成存怀疑此人正是罗某,当即调整抓捕方案,自己带领着前三辆车追捕,后两辆车由副指挥员张建军带领赴罗家进行控制。追捕中,杨成存一行驶进罗家后面的山沟,此时,摩托车已被丢弃,而骑车人在约200米开外处继续逃窜。望向那个背着长枪的身影,杨成存确认此人正是罗某!
  眼看汽车无法继续前行,杨成存机警下车,前滚翻,迅速掩体在一个土坎处。嗖!嗖!嗖!此时,罗某疯狂开枪射击,杨成存感觉有三发子弹擦着发梢掠过。几乎在同时,他觉得“右腿好像被筷子似的硬东西戳了一下”,随后,又是几声枪响。顾不得查看腿伤的杨成存大声提醒队友:“对方开枪了,注意隐蔽!”并命令特警:“开枪!压住他!”因罗某居高临下,杨成存指挥民警乘装甲车从沟的右侧进攻,开枪将罗某击毙。
  战斗大约持续了25分钟。此时,大家才发现打头阵的指挥员杨成存腿部被击中受伤,其他参战民警无伤亡。罗某在持枪拒捕的过程中,向民警连开26枪,在其所持五六式冲锋枪枪膛内有一发已上膛的子弹,能容30发子弹的弹夹内还剩三发。在枪战现场和罗某的藏匿处,起获各式枪支三支、子弹512发。
  采访之时,草原上牧民倚托的家中还点着火炉,我们一边吃着“骨热”(豆腐块大小的油饼),一边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老人和杨成存打交道20多年。他说:“那个‘端的’(藏语,魔鬼)如果不控制住,老百姓不安全。杨局,相当有办法!”
  “5·3行动”消息传出,便在果洛乃至青海省引起了强烈反响。
  行动的成功,和杨成存丰富的枪战经验不无关系。
  那一年深秋,元宝沟里,大武镇上一个做活畜生意的个体牛贩的50多头牦牛深夜被盗。时任玛沁县公安局长的杨成存闻警而动,率队追踪。面对罪恶的子弹,杨成存英勇还击,追回了全部牛羊。但终因火力不足,嫌疑人一伤两逃,杨成存深以为憾。
  那一年盛夏,因通信联络不畅,眼看犯罪嫌疑人从眼皮底下溜走,杨成存痛心疾首!
  这一次,为了将罗某抓捕归案,杨成存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他悄悄摸清罗某当日具体栖身的房间,其三个儿子分别住在哪个位置,包括家里有无外来客人等,他都一清二楚。他说:“抓捕的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六年。”
  受伤的杨成存被紧急送往县医院、州医院、省红十字医院。难挨的灼痛阵阵袭来,鲜血染红了临时包扎用的他自己的围巾。尽管如此,他仍一路走一路接打电话,协调抓捕工作的善后事宜。在他的建议下,果洛公安乘势而上,掀起追逃高潮,先后有六起案件、十余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缉枪

  2016年5月29日,达日县桑日麻乡发生了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此案引起了公安部的关注,成为2016年全国严打涉枪犯罪的第一批部督案件。让杨成存略感安慰的是,涉案嫌疑人和涉案枪支来源均为外来。近两年,果洛本地的涉枪案件在逐年减少,截至目前,今年内果洛尚未发生一起本地人作案的涉枪案件。
  无疑,“黑枪”是治安的毒瘤。1994年8月,公安部发布《关于收缴非法枪支弹药加强枪支弹药管理的通告》,在全国掀起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禁枪行动。199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开始实施,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大量流散民间的枪支,则是公安部门清理收缴的对象。
  那是1988年,许多民间的枪支还可以依法办证,换句话说,无证的仍属非法持有。这年秋天,时任玛沁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的杨成存收到一条线索,有人要在大武滩非法交易枪弹。他立即打发一位可靠、素质高、有能力的牧民假装去买子弹,一探消息虚实。随后,杨成存当场从青海海东地区来大武的马姓枪贩手里缴获一支小口径运动步枪、子弹300发(共六盒)。经过深挖线索,各个击破,从其同伙家中追回已卖出的三支小口径运动步枪、子弹1500发。
  这是杨成存第一次破获较大的涉枪案件,印象深刻。
  杨成存说,缉枪,是公安的职责,自从踏进公安队伍,他一以贯之。他十分感谢老百姓,他说:“密切联系群众,总是能从群众中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并在缉枪治爆的过程中得到他们的有力协助!”
  2001年至2002年,杨成存在相继担任甘德县和玛沁县公安局长期间,正值全国开展缉枪治爆大行动。当时,有不少“钉子户”抗拒不缴。毕竟那些枪支的价格不菲,要让他们都上缴,谈何容易?其中不乏当地个别干部的家属。起初,玛沁县一个干部的父亲态度坚决,杨成存跑了三趟,苦口婆心地做老人的工作。最后,老人想通了,果断上缴。而在他的带动下,许多“钉子户”也陆续主动交出了“珍藏”多年的枪支。
  2005年夏天,杨成存时任果洛州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有一天,他得到线索:来自西宁的马姓枪贩和从四川阿坝来的买主当天下午要在大武交易枪支!警情就是命令,他迅速带领州、县两级公安局机关刑警制订抓捕方案,准备实施抓捕。因为时间、地点模糊,侦查手段相对落后,他们只有撒大网在大武进行布控。然而,一个下午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迹象。刑警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儿。当天19时左右,杨成存和搭档红卫(现任玛沁县公安局大武派出所所长)分析,判断交易很可能已经完成了,遂决定在嫌疑人可能逃离的两个方向设卡堵截。次日,天刚蒙蒙亮,抓捕组兵分两路,一路设在西宁方向,一路设在甘德方向,在出入大武的路口两三公里处设卡。
  不出杨成存所料,这边,交易之后,卖家拦了一辆私家车,在返回西宁的路上被刑警逮了个正着,当场缴获涉案枪支一支(因性能不太好,买家没要)和揣在身上还没焐热的涉案枪款两万余元。
  那边,买主买了枪支,乘坐大武至阿坝的班车,意欲返回。杨成存下令,果断截停了班车。然而,抓捕组只掌握嫌疑人的手机号,对其体貌特征一无所知。怎么办?根据杨成存的指令,刑警一方面依据阿坝人和本地人口音、穿着上的不同察言观色,以此划定了几个目标。同时,另外一名刑警拨打了嫌疑人手机。两条线一碰,准确锁定并控制了嫌疑人,当场从其行李箱中缴获长枪一支、手枪一支。
  彼时,在当地侦查和抓捕手段都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买卖双方双双被擒,这场歼灭战打得可谓漂亮!
  在果洛,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枪支散落民间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缉枪工作年年搞,可在2011、2012年两年间,全州每年十多起命案,半数涉枪。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枪爆隐患,2013年3月,果洛州公安机关利剑出鞘,强力推进缉枪治爆行动。
  治爆与缉枪,像对孪生兄弟,总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这次,为了细化工作,落实责任,治爆与缉枪分别由州局不同的领导负责主抓。其时,杨成存并不分管治安,但是缉枪工作还是落到了他头上。
  果洛州副州长、公安局长蔡浩亮语重心长地说:“缉枪,还是请您出山!”
  任务来了,杨成存不折不扣地落地实施,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事实上,枪患,也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他亲自起草制订方案,从源头入手,综合采取动员上缴、承诺上缴、举报查缴、检查上缴、破案追缴、深挖追缴、奖惩促缴“七缴”措施,打响了一场全民动员、全警参与、不留死角的缉枪战役。
  按照“以宣传发动、举报奖励促收缴”的思路,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和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缉枪行动的工作目标和重要意义,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声势。部署、督导、落实,杨成存成为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的“主心骨”“指挥棒”和“执行者”,其足迹踏遍果洛最偏僻的角落。他带领民警逐村逐户签订《无非法枪支承诺书》十万余份,创建无枪乡镇、无枪村社覆盖面达到百分之百,收缴各类非法枪支904支,子弹8880发,发放奖励资金90.4万元。全州六县共44个派出所,他跑了32个,从青川咬合处的达日县上、下红科乡和桑日麻乡派出所到黄河源头的玛多县黄河乡、青珍乡派出所,再到大渡河畔的班玛县吉卡乡、达卡乡派出所,行程不下3000公里。其艰苦程度,直到现在,杨成存说起来还是直摇头。所到之处,他手把手地教方法,要求缉枪民警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出于安全考虑持有枪支的,动员其主动上缴;对于那些行为不端、图谋不轨的,抓住一两个“典型”严格追责,有力震慑。同时,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公开奖励标准,广泛发动群众举报涉枪涉爆违法犯罪线索,每收缴一支完整的非法枪支,奖励人民币1000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因为宣传深入,措施得力,很多乡镇出现了村民主动向警方交枪的场面。
  仅2013年,就收缴各类非法枪支556支,占2013年青海全省公安机关专项行动收缴总数的64%。一时间,从最原始的火枪,到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苏式、美式枪支,五六式全自动、半自动制式手枪冲锋枪,比比皆是。这些枪支,有的在枪市上价格高达二三十万元。
  不仅如此,杨成存还从最容易出事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入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坚持堵塞漏洞,着力消除隐患;发挥交通要道公安检查站和治安卡点的筛查和堵截作用,加强对可疑车辆和人员的盘问检查,严密堵塞枪支弹药及枪支主要零部件流入、流出通道;深入摸排全面掌控涉枪人员信息,对摸排出的涉枪人员逐一见面谈话,教育规劝其配合收缴工作;鼓励在押人员主动坦白,检举揭发非法持有枪爆物品线索,循线追踪,彻查追缴,采取“一个乱点,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办法,对玛沁县拉加镇、甘德县江千乡等涉枪问题突出的乡镇开展重点集中整治。特别是2015年以来,针对改装射钉枪、汽改小口径步枪等新型非法枪支犯罪突出的问题,杨成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对此类枪支的宣传和打击收缴力度。
  三年来,全州共摸排登记并落实监控涉枪涉爆重点对象195人,清查期间收缴各类枪支65支、子弹382发,接到举报涉及枪爆物品违法犯罪线索1580条,查处涉枪涉爆等危险物品案件148起,收缴非法枪支192支。2015年成功收缴改装射钉枪44支,小口径步枪17支,仿六四式手枪十支,仿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支,仿五四式手枪四支,火药枪三支,自制小口径手枪两支。
  另一方面,杨成存带队树立了“枪案必破、有枪必追”的理念,保持对涉枪涉爆犯罪的主动进攻和严打高压态势,强化破案追缴。对未破的涉枪涉爆积案,加强线索摸排,逐一落实督办单位,明确攻坚时限,部署落实攻坚措施,深入搜集摸排深层次、行动性线索,最大限度地破获涉枪案件;对重点线索和重大案件一案一策、深度经营,深挖追查,努力做到枪支不收缴不放过、来源不查清不放过,人员不到案不放过,确保不留死角;对涉案在逃的嫌疑人,采取教育规劝、网上追逃等手段,力争尽快缉捕归案,彻底消除隐患;对已经查破的涉枪犯罪人员,加大讯问力度,内审外查,多管齐下,力争做到抓获一个,带出一批,扩大战果。
  2013年年底,在海拔4300米的达日县下红科乡发生了一起因婚姻纠纷而起的“12·7”持枪杀人案。该乡气候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光是那彻骨的寒冷,常人就难以想象,用杨成存的话说就是“不是一般的冷,打在脸上,生生地刺疼”。为了逃避打击,嫌疑人骑着马净挑偏僻难行的山路逃窜。大雪封山,杨成存带领民警一边追捕嫌疑人和枪支,一边还要用撬胎工具清理雪障,50公里的路,他们足足艰难跋涉了12个小时。说起此事,杨成存苦笑道:“不拿出这个架势,谁理你的茬儿?”这一次,耗时20多天,杨成存不但缴获了嫌疑人作案用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还摸到一条枪支线索,追回一支五四式手枪。收缴枪支后,嫌疑人慑于公安机关的打压态势,投案自首。
  通过持续深入的严打高压,果洛州公安机关陆续侦破了25起涉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缴获非法枪支30支,抓获涉枪在逃人员六人,无涉枪命案发生,涉枪案件逐年下降。特别是杨成存负责的2015年“5·3”抓捕行动,战果颇丰。果洛州实现了非法枪支应缴尽缴不留死角的工作目标,摘除了枪患突出的“帽子”,社会治安风险大大降低。

  “消防队长”

  无论多棘手的案件到了杨成存手里,都能迎刃而解,他成了果洛警界有名的“消防队长”。
  2007年8月,过去两个月的一起案件依然悬而未决,杨成存临危受命,被调去“救火”。他敏锐地感知到,挑头的正是利用客观环境和自己的特殊身份挑起事端,而基层公安机关装备不力、通讯不畅,难以快、准、狠地予以还击,造成工作被动。他准确地掐住犯罪嫌疑人的“七寸”,快刀斩乱麻,英勇果敢地与其斗智斗勇,最终依法查处了相关人员,追回损失百余万元。
  案子破了,草原上又恢复了蓝天蓝、白云白的朗朗乾坤,欢快的锅庄舞又飞扬起来。
  其实,杨成存也不是铁打的。2008年,在侦办一起恶性打砸抢烧事件时,连续几天没合眼的他体力不支,眼前一黑,从两米来高烧毁的废墟墙头跌下来,右脚扭伤,疼痛难忍。但案子一日不破、百姓一日难安,一如杨成存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心中有信仰,雷霆击不倒”,他硬是带伤连续工作了70天,走访群众、询问受害人,面对一堆乱麻,他抽丝剥茧,理出头绪。面对犯罪嫌疑人的不作声,他刚柔并济,讯问与规劝并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待主要犯罪嫌疑人到案后,他一鼓作气完备法律手续,固定证据,依法讯问、步步为营,使得本想避重就轻的嫌疑人不得不供认了全部罪行。
  2009年3月,果洛州班玛县发生了一起恶性爆炸案,现场是沙土地,没有留下有价值的指纹或脚印痕迹。侦破此案的重任依然在杨成存肩上,成立了由他担任组长的专案组。此后,与民警没日没夜奋战18天才得以成功破获。杨成存凭着多年办案积累的敏锐嗅觉和丰富经验“撒大网”,将那些可能作案的“大鱼小蟹”全网上来,再放出去,反复数次筛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犯罪嫌疑人终究没有逃出恢恢法网。
  “消防队长”,这样的雅号,有戏谑,也有羡慕,但更多的是钦佩和褒奖。

  “业务干部”

  “不疯魔,不成活。”时下流行的这句话,放在年过半百的杨成存身上,也毫无违和感。在果洛采访的几天里,肤色白净的他,常常是白衬衫、灰西服马甲配领带的行头,这股浓浓的绅士范儿,怎么看,也跟“大老粗”的刑警相去甚远。但用熟悉杨成存的人的话来说就是:“杨局啊,天生就是刑警,是名副其实的‘业务干部’!”
  从警以来,从玛沁县一名普通刑警做起,刑警副大队长、大队长,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刑侦支队长,直到州局副局长,在果洛刑侦战线摸爬滚打33年的杨成存,不知多少次连做梦都在破案。有一次在梦中,那是一场惊险的抓捕,他一脚踢翻桌子后居然都没醒来,等醒来时,才发现脚趾流的血已经黏到了被子上……直到现在,老搭档红卫见了杨成存还经常调侃此事。在红卫眼中,“杨局破起案来,是拼尽一切的,他不但要骑马,还要骑烈马!他的厉害,确实是一步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不错,错综复杂的杀人案、怨声载道的盗马案、手段残忍的杀人抢劫案、数额巨大的现金失窃案、毁尸灭迹的盗车焚尸案、丧心病狂的碎尸案、前所未有的爆炸案等,杨成存亲自参与、指挥侦破的大要案件不下百起,实践的磨炼,将这位朴实的农家“尕娃”磨炼成“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也练就了他坚忍不拔、刚正不阿的品格。
  杨成存常对年轻民警说:“案件的开始,就好比树干,越到后面分支越多。只有精准研判,吃透案情,才能排除可能,抓住躲在树后的犯罪嫌疑人。”在果洛有一句谚语,叫“何地人听其音,何部落观其靴”。破案其实就像破象棋的残局,越是没有线索的案件,越是让人欲罢不能,一旦痴迷,就总是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破绽,“拼”出完整的犯罪图。
  他说,案件现场就是一个“信息库”,有现场的案子,必须以现场为原点,利用好、挖掘好,当时搞不清的,先搁置,时机一到,还是能破;对于那些现场破坏得厉害、条件差的案件,因牧区各项基础都比较落后,只能使用老一套的传统手段;现代信息社会,人财物流动非常之快,要破案就得多打“综合战”。
  在杨成存看来,对于公安民警而言,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依法办事(案)!“不论外界怎样,依法,是底线!”
  身处执法环境复杂的藏区,有一起案子直到现在仍令他感到纠结。
  那一年,时任玛沁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杨成存亲手办了一起正当防卫的案子,检察院也认可,可当地老百姓却认为是杀人案。当事双方是一个村的,A经常寻衅滋事,砸人家玻璃、恶意劫道等。B呢,胆小怕事,一直躲避、忍让,不愿发生冲突。但最后的结果却是A死了。事发当天下午,两人狭路相逢,A扬起拳头欲揍B,B见机想跑,A一下子压在B身上,顺手抄起一块砖头往他头上砸去,一边砸一边谩骂“打死你”。被压在下面的B也蒙了,只有一个想法:今天再不反抗,就真的没命了!于是,他抽出随身携带的刀,捅向了A,然后趁机推掉对方跑了。事后,当地群众救起A,采取了一些止血办法,由于到医院要经过四座大山,送到距大武镇约30公里的地方后终因失血过多而亡。
  从法律上讲,B属于正当防卫,且不过当。在杨成存看来,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情感,事实之中亦有着难解的缘由。特别在果洛这样偏远、落后的地区,要求执法人员既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又要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既要严格遵守法律,又要善于运用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如此才能实现案结事了,真正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一路走来

  1963年9月,杨成存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东峡乡脑山地区一个普通的小村子,由于营养不良,高中毕业时身高只有一米六的他被挡在了当兵入伍的大门外。他没有放弃,坚持复读了两年后,如愿考取了青海省警察学校(中专)学习公安管理。他说,这是自己初次品尝到坚持、不放弃而带来的喜悦!
  因父亲早逝,杨成存是大他八岁的哥哥挣钱养家、东拼西凑把他供出来的。1983年,年仅20岁的杨成存带着回报家人、乡亲的愿望,只身来到雪域草原。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当时,从西宁到果洛尚需如此辗转:从西宁途经河卡、花石峡、大武,一路颠簸720公里,要花上十来个小时。
  初到果洛,他被分配到玛沁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工作伊始,赶上全国严打。尽管杨成存对侦查办案的一套程序成竹在胸,但从纸上转为现实还需一个过程。他说:“在前进的路上,我是幸运的!”不久,他遇上了次成木这样熟稔藏区风土人情,又精通汉、藏双语的藏族老警察,教他骑马,帮他挡狗,使他很快适应了藏区生活。
  来到次成木的家采访,已退休的次成木笑道:“第一次下帐,成存就不会骑马,不懂藏话,但照相、勘查、笔录却是表现得很出色,也很能吃苦。我们一起骑马办案,远的地方要三四天才能到达。风里来雨里去,我们常常在地上铺一张羊皮,裹一方毯子就熬一夜。有一次,下帐时间有点儿长了,成存回去时发长至肩,双膝油亮,活脱脱一个‘犀利哥’啊!”
  至今,杨成存都不能忘记刚参加工作时在草原上的那个画面:一个老头儿牵着马,一个戴着红头巾的女人骑在马上,后面跟着的小伙儿戴狐皮帽。“远看像是新媳妇回娘家,结果,我们几个办案民警和他们在同一牧民家相遇。原来,他们是玛沁的县长带着几个干部下乡调研呢。”杨成存十分看重警民关系、干群关系。也正因如此,他总是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任甘德县公安局长短短一年,他抓住群众十分关心的治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鸡毛蒜皮的事,他有求必应,从草山纠纷到婚姻家庭矛盾,他都不厌其烦地去协调、解决。在最艰苦的派出所,他一干就是一两个月,解决了不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不久,他调任玛沁县公安局长,甘德县的老百姓还骑着摩托车驶出100多公里的山路,就为请他帮助解决自家的矛盾。
  步入20世纪90年代,藏区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杨成存努力摸索公安工作适应形势变化的新思路,他率先在全州公安系统对刑侦工作和派出所工作进行改革,仅破案一项就上升了86%;他四处奔走,在全省牧区组建开通第一家110、119联动报警服务系统,组建了第一支全省牧区消防队。
  杨成存说,其实,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成功的那一瞬间,而是回头看,那段漆黑看似没有尽头、苦苦摸索的过程。果洛,是青海高原上的高原,其艰苦程度,甚至有的青海本地人都无法忍受。对于杨成存来说,2009年则是苦中更苦的一年。3月初,连续在班玛县奋战两个月,终破一起难度较大的爆炸案;紧接着,达日县达卡乡又发一案,他亲自蹲点达卡两个星期,通过现场勘查和外围摸排,没有因为涉案人多、案情混乱而产生任何遗漏,终于使这起因婚姻纠纷而起的群殴案件水落石出;旧案刚结,新案再发,5月20日,刚准备撤离的他不得不投入新一轮战斗,一干又是半个多月……
  在果洛采访,聊起杨成存,几乎众口一词:做事认真、为人正直。
  果洛州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桓鑫说:“杨局的荣誉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成绩。他正直做人、认真做事,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值得每一个年轻民警学习!”
  果洛州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索南却旦没有多言,只是五个字:“杨局是英雄!”
  州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张建军,和杨成存曾并肩战斗多年。说起老战友,张建军不假思索地说:“队伍的榜样!”
  果洛州副州长、公安局长蔡浩亮说:“评价一个共产党员,评价一个公安民警,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平时能否做到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忠实践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二是看战时能否做到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勇于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经受住血与火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这两点,老杨都做到了!”
  这一切,对于相濡以沫的妻子来说,却是种种充满“后怕与万幸”的唏嘘和喟叹。时隔一年有余,在西宁的家中,提起往事,她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小外孙才两岁,女儿在玉树工作,儿子也要高考,我心脏也不好,那颗子弹要是再偏一点儿……哎呀,想都不敢想,想都不敢想!他也爱这个家,爱我和孩子,但最爱的,还是工作。这么多年了,他也有调动的机会,可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果洛。”
  33年寒来暑往,33年奋斗不止。杨成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获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三次、嘉奖两次,多次被评为省、州级先进个人及优秀公务员。
  也许,阿尼玛卿雪山的精魂早已渗透在了杨成存的血液里,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朴实善良的乡亲,那里有并肩作战的战友,那片土地的安宁是他一辈子惦记的事。

  采访札记

  一路上,“急转弯陡上坡”的标志随处可见,汽车时而升上云端时而沉入谷底,我身子不由自主地扭成了“麻花”。果洛州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李占宏一边驾车一边告诉我,从西宁到果洛,沿途要翻越11座大山。
  六个小时后,格萨尔王扬鞭策马的塑像进入视线,记忆中只有一条街道的大武镇六纵八横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街道上,饰有法轮、骏马、佛像等“最炫民族风”的公共汽车候车亭吸引了我的目光,也许,公交车的开通已为时不远。
  变化还是蛮大的。即便如此,在州府所在地玛沁县大武镇还是很难找到一棵像样的树。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人靠主观毅力坚持着,而树,尽管精心栽种、小心养护,还是动辄就给你看。
  7月15日,此时已经入伏,州公安局院里,盛开的金毛菊像遭遇霜打耷拉着花冠,办公室兼宿舍里,每天定时定量供应氧气,背靠(自己拍摄的)雄伟的阿尼玛卿雪山,注视着一张巨幅果洛州地图,杨成存凝眉思索。
  突然想起一句广告词:“行多久,方为执著;思多久,方为远见?时间,给了他男人味道。”■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