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裕
2012年7月9日下午2时,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行四人如约出现在浙江上虞小越冯柯山村冯守安的家中,陪同前来的还有三名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办案刑警。他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一宗发生于31年前震惊全国的连环电击杀人抢劫案,并进行拍摄。而冯守安便是当年这起大案的唯一幸存者。案件何以在31年后得到破获?凶手又是何人?
唯一幸存者的讲述
1981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警方连续接到四起大案,横跨沪、浙、赣三省市。案件均发生于旅馆,作案手法都为电击杀人抢劫,三人致死,一人幸存,这在当时曾轰动全国,给警方造成沉重压力。作为首发地的上海市静安区,当地警方为此专门成立了专案组,并将该案命名为“静安1981?8?10杀人抢劫案件”,遂展开全市排查……
2012年5月初,四个陌生人敲开了浙江上虞冯守安的家门,他们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刑警,通过嘉善魏塘派出所、上虞小越派出所找到的这里。一行警察的出现,让已经83岁的老人冯守安清晰勾勒起31年前在嘉善魏塘旅馆那天晚上令人惊骇的一幕。“我当时感觉额头一触,头颈里‘唰’的一下,非常阴凉。我的手猛一甩,他刚把两根线接触到我,就被我甩掉了。”“当我睁开眼睛一看,背后站着个人,只见他头上包裹黑布,仅露出两只眼睛。我大声问,谁?你要干什么?并紧接着呼喊救命,当时那个人还想从地上捡起两根线继续触我……”冯守安回忆起31年前惊心动魄的那一幕,依然心有余悸。
1981年,冯守安52岁,是浙江上虞小越公社农机厂的一名供销员,采购、销售两头跑,长年住旅馆。8月25日那天,冯守安在上海跑完销售,坐火车到嘉善,到站时天已半黑,便在车站附近找了家旅馆住下。那时的旅馆房间常安排多人同住,即使互相不认识,也可以同住一个房间。那天的房间,除了他,还住有一人。
大概在晚上11点左右,就发生了上述惊险的一幕。所幸房间离服务台不远,冯守安的大喊“救命”声引来了当时的值班服务员,犯罪嫌疑人则趁黑翻墙逃走了。据冯守安回忆,他当时出门带了二百多元钱,相当于现在的数千元,还有支票和全国通用粮票等都放在了裤子的口袋里,睡觉前他摸了摸裤袋后把裤子叠好压在了枕头底下,估计这个动作早被旁边床的人看到了。旁边床的那个人住进来较早,人一直在蚊帐里,没正面露过脸。
之后服务员报警,当地民警连夜赶到旅馆,查看了犯罪嫌疑人逃跑时扔下的作案工具:两根电线。据冯守安回忆,这两根电线是由很多种颜色接起来的,看上去有些旧了。其中有两头从白炽灯旁的插口挂下来。那时旅馆房间用的照明灯,是最简单的白炽灯,顶部两边各有一个插口,能通电,可当做插线板用。
在外跑了不少年头的冯守安,头一回遇到这样惊吓的场景,虽然后半夜旅馆给他换了房间,可他却再也睡不着了。第二天,录完口供,到医院做了下检查,身体没什么大碍,便回了家。从此冯守安再也没去打听过这一案件的进展情况。
然而,让老冯没想到的是,1981年9月12日和25日,江西省上饶市和九江市再次发生两起情况相似的电击杀人案,加上上海之前发生的那起和老冯的遭遇,共发生了四起电击杀人案,致三人死亡,死者均为青壮年。老冯是这一系列电击案中的唯一幸存者。第一案发地的上海警方,对四处案发旅馆登记笔迹进行鉴定,可以证明,四起案件系同一个人所为。那么这个人是谁?
当年参与侦破、时年46岁、如今已77岁的退休民警王学仁曾是上海市静安公安分局的侦查员,也是当时该案专案组的侦查员之一。他回忆,那时在案发四地上海警方收集了相当多的情况,光资料就有四十多万字,还有数十个指纹等,但当时的侦破手段没有现在先进,指纹靠肉眼观察辨识。他们从汇总情况中发现,全国电击致死的作案手法在当年还是首次出现。
作案人为什么要采取电击这样一种残忍的作案手段呢?警方分析,电击手段多用于鱼塘里捕鱼,经过多方专家实验发现,只需要70伏的电压就能致人死亡。凶手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连续作案四起,背负三条人命,引起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在随后的日子里,王学仁和他的同事们南下北上赶赴各地进行调查,在全国展开抓捕行动。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均劳而无功,案件侦破陷入了“死角”。
“真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居然还能破案。记得那年回到家乡上虞小越,当地公社书记专为我的事情给各厂的供销员开了会,希望大家出门注意安全。”回忆当年的情形,冯守安面对来访的民警不由地发出感叹。同时他对警察的执著与忠诚深感敬佩!
……
详见本刊2013年4期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