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杨东明
人物档案:
吕珍,女,30岁,2016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朝天门派出所罗汉寺社区民警,从警9年来,一直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用脚步丈量山城的陡坡梯坎,用智慧化解邻里的家长里短,用热爱织就社区的“平安经纬”,被辖区居民亲切称为“小吕警官”。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9次,获重庆市优秀女民警、渝中区公安分局“十佳女警”等荣誉称号。2025年3月在重庆市公安局组织的全市社区民警岗位技能大比武中,从6800余名社区民警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

洪崖洞执勤(右)

整理社区工作资料

进行安全检查

走访辖区群众
深耕社区 织就“平安经纬”
吕珍出生在重庆市石柱县一个农民家庭,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顶着“女孩当警察太危险”的质疑声,毅然在志愿表上写下“重庆警察学院”六个字。入校后,她以“拼命三娘”的劲头啃书本、练体能,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更利用寒暑假扎根家乡派出所,跟随老民警学习出警办案、调解纠纷……同龄人享受假期时,她却把汗水洒在基层一线。实习结束时,所长感慨:“这丫头,天生就是干警察的料!”
毕业后,吕珍如愿考入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被分配到朝天门派出所。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她以所为家,凭借对公安工作的热忱和娴熟的专业知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很快就被任命派出所前台值班组长——这也是当时全局唯一的90后值班女组长。虽说年纪轻,但各项业务并不落后。“因为热爱所以选择,选择就要负责,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这是吕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熟悉重庆的人都知道,朝天门辖区商家云集,金融商贸发达,房屋鳞次栉比,人气极为旺盛。吕珍成为民警后分管的罗汉寺社区,正是人流量非常大的社区。为全面准确摸清辖区情况,吕珍积极顺应“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要求,发挥腿勤、脑勤、手勤工作特点,全天候沉在社区,每日起早贪黑,爬高下低,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核对每一个地址,挨家挨户走访入户。目前,辖区百姓早已对这位“小吕警官”非常熟悉。
在洪崖洞网红景区,吕珍逐户摸排、清查每一个安全风险隐患点。她严查宾馆旅社实名登记制度、督促治安要素管控措施、检查消防器械及通道、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像蜘蛛结网一样,密缝安防漏洞缺口。在她管辖的社区里从未发生一起特重大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数也持续逐年下降,盗窃案件更是多年“零发生”。
情系万家 守护烟火温情
重庆洪崖洞以巴渝特色吊脚楼建筑群为主体,依山沿崖而建。夜幕下灯火璀璨,宛如现实版“千与千寻”场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节假日期间客流如织,民警常巡逻至深夜保障秩序。一天晚上10时许,一名外地游客找到正在巡逻的吕珍,称在洪崖洞景区11楼平台栏杆边打电话时,手机不慎掉落到景区8楼的屋顶上。了解情况后,吕珍二话没说赶到事发地,发现手机还在,立即联系景区物业人员。在确保现场环境安全之后,吕珍和工作人员翻越到8楼屋顶,成功将群众手机捡回并归还。
在棉花街社区里,83岁的周婆婆是吕珍的“老朋友”。每周,她都会带着一沓银行存单来到派出所,找吕珍核对金额。尽管每次核对结果都分文不差,但周婆婆依然坚持来找吕珍。她说:“没有小吕警官的确认,我这心里实在是不踏实。”原来在五年前,周婆婆因怀疑银行存款有问题第一次求助吕珍。吕珍耐心地帮她一笔笔核对存单,最终打消了她的疑虑。从那时起,周婆婆就把吕珍当成了最信任的人。一次,吕珍在帮周婆婆查看手机时,发现她正在接触一个养老投资App,涉及70万元“诚意金”。吕珍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迅速开展反诈劝阻,成功避免了周婆婆的经济损失。如今,吕珍已调到罗汉寺社区,但有事周婆婆依然只找她。
巧解千结 绘就和谐画卷
吕珍不仅是社区民警,还是社区党委副书记、辖区的法治副校长。2024年,她以社区警校为平台,在辖区创建“莎姐守未”珍珍亲子共读会,以警校家社联动,为辖区群众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普法宣传以及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此外,她还利用法治副校长的身份,在辖区新华小学设立“阳光花房”项目,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遇到的困难以写信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和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目前,她所带领的社区警务团队已经成功开展18期共读会,共计400余组家庭参加,成功化解家庭矛盾12起,开展心理干预5人次。
吕珍常说:“管好鸡毛蒜皮,才能守住万家平安”。在社区里,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她总能耐心调解,化干戈为玉帛。一次,两家商铺因摊位界线问题大打出手,吕珍从法律、经济、情感等多角度分析,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吕珍辖区内有一个“怪现象”,即无论是什么样的矛盾纠纷,最多一个月,全部调解处理完毕,而且从来没出现过“反弹”,归根结底是她对“张家长、李家短”非常熟悉,群众非常信任她,把她当亲人,愿意她做“中间人”。
淬火成钢 锻造业务尖兵
当前,派出所“主防”对社区民警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吕珍深知要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懂业务知识,也要懂信息应用,还要会出警办案。她在闲暇之余,也积极参与案侦办理队抓捕、审讯嫌疑人工作。2024年10月,吕珍随同派出所男同志执行抓捕任务中,夜晚蹲守潜伏4个小时。现场一声“抓捕”指令下达后,吕珍奋勇上前,冲进嫌疑人藏匿地,将其当场控制。事后,她还主动承担起主审任务,从审查到立案,每个程序都清清楚楚,每个细节都把握准确无误,直至将嫌疑人送押至看守所。
吕珍办公桌上有本卷边的《社区民警工作日志》,写满了山城的人间烟火:张某(化名),51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病情不到三级,无肇事肇祸倾向,需要评估后,落实家属、社区干部、社区民警“三位一体”的帮扶措施;独居老人谢某(化名),因病过世,家属远在美国和上海无法及时赶到,需联系社区居委会和殡仪馆出具证明,办理手续;少年小虎(化名),初二,曾和父母吵架翻到27楼阳台外欲跳楼轻生,需重点关注,拟纳入“莎姐守未”和“珍珍亲子共读会”对象等。这些日记,吕珍已密密麻麻记录了9本,它是基层工作常见的日常细碎,更是一位90后女警的岁月见证。
工作上,她精益求精,凡事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常常一个问题都与同事讨论到很晚,如果答案不能令她满意,第二天她还会带着问题到专业警种或法制部门上门请教。日积月累的慎思、明辨及一线实践锻炼,使她很快成为社区业务里的行家里手,并被分局挖掘发现,聘任入库成为带教导师。2024年9月,重庆市社区民警先进典型选树技能比武启动,吕珍代表渝中区分局参赛,在市局组织的集中网考、实地考察、综合考评等各环节中激烈比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凭借谙熟的业务技能、沉着冷静的应对表现,在赛场上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6800余名社区民警中脱颖而出,喜获冠军。
从洪崖洞璀璨灯火下的巡逻走访,到街巷梯坎间的家长里短,吕珍用九载从警光阴在山城绣出一幅平安长卷。她的脚步走遍辖区的每个角落,笔尖记录下人间冷暖……件件爱民为民的情怀凝结成万家窗棂上跃动的暖光,而她始终是那道穿行于市井的藏蓝身影——以初心为针,以匠心为线,在平凡的经纬中织就了辖区的安宁与信赖。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