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敏娇 通讯员/曾芳洲 朱敏
人物简介:
翁红华,从警30余年来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荣获2024年度江西“最美基层民警”、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缉枪治爆先进个人。
老翁与小翁
“翁伯伯早!”每天清晨7点,贵溪四中的校门口都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花园派出所贵冶社区警务室民警翁红华。孩子们经过的时候,总会热情地和这位警察伯伯打着招呼。翁红华也和蔼地向孩子们招招手打着招呼,并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辖区贵溪一小上下学时间和贵溪四中间隔20分钟。7点50分,四中最后一拨学生入校高峰后,翁红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500米外的贵溪一小。
贵溪一小位于贵冶生活区主干道边,上下学高峰时也正是贵溪冶炼厂职工上下班经过这里的高峰期,为此,孩子们的交通安全着实让翁红华放心不下。2023年,翁红华来到社区警务室工作后,主动找到校领导商议解决这一困扰学校和家长的难题。朝夕相处一年多下来,学生们都认识了这位风雨无阻,每天准时站在校门口护送他们平安上下学的社区民警。
孩子们口中的翁伯伯在社区里却经常被叫做“小翁”。
1992年,翁红华退伍后被分配到江西省贵溪市公安局贵冶分局工作,因工作出色,2010年调入贵溪市看守所任副所长。2023年5月,55岁的翁红华响应贵溪市公安局党委“50强基工程”号召,主动申请从看守所副所长岗位回到花园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以前在看守所工作时,大家都叫我‘老翁’,现在回到社区工作,身边的大爷大妈都比我年纪大不少,可不就是‘小翁’嘛!”
“我只信任小翁,我得等到小翁来才行!” 这是社区老住户80多岁的刘老总挂在嘴边的话。这位老人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唯独信任翁红华。刘老把自己最为珍视的瓷板画拿到了社区警务室送给翁红华,生怕他不收下,嘴里还念叨着“我是把你当家人才把宝贝送给你的”。翁红华盛情难却收下了刘老的心意,转身却偷偷把瓷板画送回了刘老家中。
远在外地的老人儿女为了感谢翁红华,连续两年给社区警务室和派出所送来锦旗,锦旗上写的“群众的贴心人 人民的守护神”,这不只是刘家人由衷的感谢,更代表着贵冶社区居民对翁红华共同的认可。
贵冶社区是厂矿所属的老小区,居民多为老年人,7260余名社区居民中,80周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17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独居老人、病重老人或失独老人。“一些老人一出门就忘记了回家的路,他们总是会拿出手机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翁警官。”
有一回,一位83岁的老大爷来找翁警官,刚巧碰上他外出,社区干部送大爷回家,大爷说什么都要等翁红华来才肯回家。
辖区老人对翁红华的信任,源自他的真诚付出。2023年6月,翁红华走访85岁的孤寡老人邵大妈时,发现老人双脚因感染肿胀、发炎,行动异常艰难。天气炎热,老人的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尽管自己也已年过半百,可翁红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把老人背下了四楼,送到医院救治。在邵大妈住院期间,翁红华一有空就去探望,陪老人聊天、带去生活必需品。聊天中翁红华得知邵大妈是浙江人,30多年前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为了弥补老人的缺憾,翁红华拨打了上百个电话,最终成功找到了邵大妈的弟弟。听着电话那头一句句乡音呼唤着姐姐,邵大妈激动得老泪纵横。像这种群众需要帮助的事情,翁红华已记不清做了多少件。
“小翁是最贴心的,我们有啥困难就喜欢找他。”社区老人的信任,在翁红华看来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从看守所副所长到社区民警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两年多以来,辖区126余起矛盾纠纷全部成功化解,刑事和治安警情发案数为零。
一壶清茶化纠纷
“我自己就喜欢喝茶,居民们遇到什么问题了,我也喜欢请他们来喝杯茶,坐下来聊聊,情绪缓和了,心结慢慢就解开了。”
走进贵冶社区警务室“一壶茶调解室”,桌子上的一套茶具格外醒目。“江阿姨、李大姐,你们别急,我们先喝杯茶慢慢聊。”2024年11月初,辖区两户居民因房屋渗水一事闹得剑拔弩张。翁红华把当事双方请到警务室进行调解,倒上一杯热茶,与双方叙家常。在淡淡茶香中,双方逐渐敞开心扉,他适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将矛盾化解。
“由于社区人口密集、公共空间狭小、配套设施陈旧等问题,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大多数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但如果不认真对待就可能逐步发酵,让小问题变成大冲突。”翁红华感触颇深,“一壶茶”调解法,有效杜绝了“民转刑”案事件的发生。
“茶色淡了,加水要再煮一下再给大家添茶。”翁红华细心地叮嘱辅警吴佳豪。吴佳豪是1998年生人,与师傅老翁相差了30岁。毕业后分配到了社区的他,起初并不适应这里琐碎的工作事项与节奏。然而,和老翁搭档一年多后,他主动留了下来。说起师傅,他满是敬佩,“师傅是书本里那样的人,我乐意跟着师傅踏实学”。
真心“老翁”护平安
57岁的老翁主动学习新技术,每天到社区警务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派出所主防平台”,查看当日的任务清单。“我们贵溪市公安局推出的平台操作简单,指示明确,配合着治安三张图,极大提高了我们社区民警的工作成效。”
2024年初一天的深夜,翁红华接到了八旬阿尔茨海默老人走失的紧急求助,他通过风险隐患态势图快速圈定4公里外柏里大道重点路段,联动情指中心调取监控轨迹,组织社区志愿者展开地毯式搜寻,仅用3.5小时便从刺骨寒风中救回了快冻僵的老人。
同年5月,针对窨井盖连环失窃案,他结合“风险隐患图”标注的高危点位,借助可用资源图调度周边视频监控与废品回收站布控网络,深夜蹲守将盗窃嫌疑人现场擒获。两起典型案例中,“三张图”模式使破案效率提升60%,推动辖区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42%,实现派出所工作从被动处警向主动防控的智慧转型。
翁红华用耐心和细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他的指尖警务微信群则实现了线上线下24小时无缝连接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安全保障。
2024年7月的一天夜晚,正在值班的翁红华接到群众报警,称自己的孩子在贵冶社区路段不慎走失。接警后,他一边安抚家长的情绪,一边细致入微地询问孩子的外貌特征,同时迅速在指尖警务微信群发布信息。一场寻人接力在社区迅速展开。经过翁红华和社区群众的不懈努力,1小时后,终于在一处马路旁找到了走失的小女孩。
“感谢大家,是大家在指尖警务微信群里不断提供线索,我才能这么快找到孩子。”翁红华口中的指尖警务微信群是他到社区后建立的。进驻贵冶社区初期,翁红华通过上门走访、发放警民联系卡与宣传册、露天播放法治宣传微电影、进企业入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防诈骗、防溺水、防盗防火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有时走访会碰到家里没人的情况,所以我想建一个群,通过线上联系让工作更高效。”贵冶社区共有69栋居民楼,为了方便联系沟通,翁红华以楼栋为单位建立了69个指尖警务微信群。“现在通过指尖警务微信群,不仅可以每天发布治安预警信息、反诈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还可以在寻人找物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翁红华说。此外,翁红华还积极依靠社区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成立了“铜城义警”队伍,特别是充分发挥了楼栋长的作用。以每日步巡与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带领社区义警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楼栋长将夜巡的照片发到各个微信群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发在微信群报名,加入到义巡队伍中来。”翁红华介绍,如今,这支义巡队伍已发展到60余人,辖区也实现了刑事和治安案件零发案。
夜深了,社区里夜市都出了摊,这时候附近的年轻人总喜欢来吃夜宵消暑放松,而翁红华却放松不下来。傍晚,他总是会去夜市摊上走走,“串好吃,酒好喝,可不要闹事哦”,翁红华微笑着提醒来吃夜宵的年轻人。有他在,社区的夜宵摊点至今没有一起报警。“我只要醒着,出门就会穿着警服。早起到楼下看看几位独居老人的窗帘拉开没有,晚上再看看他们的灯关了没有。老人家只要早起拉开窗帘,晚上按时关灯休息就说明一切都好!等孩子们下晚自习了,我就站在学校门口护送他们安全回家,夜深了我再去烧烤摊那边走走……”
从清晨到日暮,翁红华行走在社区的每个角落,用自己的执着与真心,守护着一片万家灯火。■
(责任编辑:张敏娇)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