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陶永艳
“保持侧卧位,清理口腔异物!”民警的指令从一名治保会成员的手持免提听筒中清晰传出。2025年3月17日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上海西路派出所的统一指挥下,治保会成员与“义警协会”志愿者高效联动、科学处置,成功救助了一名街头醉酒昏迷群众。
在银川的街头巷尾,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身着红马甲,穿梭于每一个社区,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行动守护和谐。他们是治安保卫委员会(简称:治保会)的成员,是银川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
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专群结合、科技赋能、多元共治、创新机制”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平安银川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灵武市公安局西郊派出所社区民警联合治保会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护农”安全宣传

金凤区公安分局北京中路派出所长城花园社区警务室民警联合治保会成员在长城花园小区
开展安全检查

永宁县公安局闽宁镇派出所原隆村警务室民警联合义警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治保会的旗帜在哪里,党组织的引领就在哪里。”在银川市贺兰县公安局德胜工业园区派出所海亮警务室,社区民警不仅是警务室的负责人,更是社区党委副书记。他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治保会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先锋队”。全市577个村(居)全部设立治保会,配齐治保会班子,由社区、村(居)委会书记兼任治保会主任,社区民警辅警担任政治指导员。这种模式让党建引领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不仅让治保会有了主心骨,更让基层治理有了方向。”海亮警务室的社区民警说。通过党建引领,治保会吸纳了大量党员、退役军人、网格员、保安员等治安积极分子,形成了“党建引领、公安主动、各方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如今,银川的每一个社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红色守护队”。
专群结合:凝聚基层治理“大合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银川市公安局借助治保会“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专群结合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能,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灵武市西平路社区,治保会成员与社区民警紧密协作,组建了10支巡逻队伍,共98人。他们通过线下信息采集和线上信息共享,全面掌握辖区“人、地、事、物”基础信息,做到纠纷不升级、矛盾不扩大、服务不缺位。社区民警说:“治保会成员不仅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更是我们的‘手’和‘脚’。”
2024年9月的一天傍晚,西平路社区的治保会成员老张和老李在巡逻时,听到一阵争吵声和玻璃破碎声。他们立刻赶去查看,只见两户邻居因排水问题争吵得面红耳赤。老张和老李迅速分开双方,安抚情绪,避免矛盾激化。随后,他们联系社区民警和物业工作人员一同到场。社区民警耐心听取双方诉求,查看排水管道情况,依据社区规定提出了解决方案。治保会成员和物业工作人员协助测量、规划管道走向,并承诺尽快修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双方握手言和。
围观的邻居们纷纷点赞:“幸亏有治保会和社区民警在,不然这事儿还不知道要闹到啥时候呢!”
在西平路社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目前,全市治保会共有治保员3.5万余名,他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协助开展治安巡防、矛盾调处、信息收集等工作,2024年,累计调处矛盾纠纷2000余起,协助查破治安案件90余起。专群结合的模式,让基层治理不再是公安机关的“独角戏”,而是警民携手的“大合唱”。在银川,治保会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凝聚起守护平安的“大合力”。
科技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度”
2025年3月17日17时25分,金凤区分局上海西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视频巡查发现某路口异常,群众聚集。指挥室立即通过“塞上云盾”APP向附近巡逻的治保会成员李某和义警协会志愿者宋某下达指令。二人迅速赶到现场,见一名男子倒卧在机动车道旁,面色发绀、呼吸急促。李某按照培训流程,迅速用反光锥隔离安全区,引导车流;宋某则通过“塞上云盾”APP一键上报情况,并启动视频连线功能。指挥室民警实时研判,迅速协调医疗救援力量,调取男子身份信息,远程指导现场急救。5分钟后,民警王婷带队抵达,核实身份并等待救援。8分钟后,救护车到达,民警与家属共同护送男子就医,治保会成员留守疏导交通。经诊断,男子因饮酒引发急性酒精中毒,所幸送医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科技赋能成为关键力量。2024年以来,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借助“塞上云盾”APP,为治保会工作注入强大动力。金凤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王帅介绍:“我们通过在APP中搭建治保会指挥调度功能,可实时精准掌握治保会成员巡防区域及风险管控情况,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更智能。”
“以前我们巡逻靠腿,发现问题靠眼,现在有了科技手段,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治保会成员小李说。通过科技赋能,治保会能够更精准地发现和处置各类治安隐患,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此外,银川市各级公安机关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如企业微信工作群、微信群等,不定期发布法治宣传、提醒告知等信息,努力把微信群建设成学法懂法、以案说法的“小课堂”,并将其打造成群众“指尖上的警务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多元共治: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银川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推动治保会与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构建起以派出所、综治中心为“大脑中枢”,警务站(室)、村(社区)、治保会为架构的社会治理运转体系。通过“警格+网格”模式,治保会成员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处,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物品等,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贺兰县公安局德胜工业园区派出所海亮警务室,治保会成员与社区民警携手,推动“警格+网格”模式落地生根。他们通过“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实现了巡逻防控“派出所吹哨,村(社区)、治保会报到”的大巡防局面。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永宁县闽宁镇,综治中心联动治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年初,闽宁镇一小区因物业收费问题引发居民与物业的矛盾,部分居民拒缴物业费,双方僵持不下。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立即将情况上报至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联动机制,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治保会成员以及物业代表共同参与调解。民警从法律角度解释居民和物业的权利义务,社区干部和治保会成员则从邻里关系、社区和谐等方面进行劝解,物业代表也表示愿意调整收费方案,增加服务透明度。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小区恢复了和谐氛围。
在灵武市梧桐树乡,综治中心的联动机制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夏天,某村的灌溉水渠因维修问题引发村民不满,部分村民情绪激动,甚至堵在施工现场。村治保会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乡综治中心。综治中心立即响应,联合派出所民警、乡水管站工作人员和村“两委”成员赶往现场。民警现场维持秩序,安抚村民情绪;水管站工作人员详细解释维修计划和资金安排;村干部则从村集体利益出发,劝说村民理解支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协调,村民心平气和地散去,灌溉水渠维修工程顺利推进。
“多元共治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海亮警务室的社区民警说。如今,在银川的街道、社区,邻里纠纷少了,治安环境好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创新机制:激发治保会“能动性”
银川市公安局以政治指导员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完善治保会工作职责标准件,创新激励机制,推动治保会高效运行。治保会实行积分激励机制,通过“积分超市”“爱心商铺联盟”,为治保会成员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
在金凤区分局长城中路派出所五里湖畔社区警务室,治保会成员们每天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仔细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备、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对小区内的飞线充电、楼道堆物、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进行重点巡查。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与居民沟通,耐心引导居民共同维护良好的小区环境。
“治保会的工作不仅仅是维护治安,更是为居民办实事。”五里湖畔社区警务室的民警说。治保会成员们还主动承担起校园周边的安全守护任务,在金凤区实验小学设立护学岗,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志愿者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上下学秩序,保障学生安全。
通过治保会的建设与运行,银川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升。此外,银川市也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十大大美之城”等荣誉称号。“治保会的建设让我们真正看到也感受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实效。”金凤区的社区居民感慨道。
下一步,银川市各级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化治保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为打造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2.0版提供重要支撑,努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治保会与社区警务深度融合,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度。”银川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朱少华表示。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