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30多年前的双卡录音机失窃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7/3 9:46:29
浏览次数:34  

  文/孟学礼

  双卡录音机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娱乐工具,不仅具备录音功能,还带有功放功能,可以同时装入两盘录音磁带,并且能够自动进行音乐录制,在当时也属于比较贵重的物品。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个双卡录音机,一定会让人羡慕不已。
  1993年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派出所整理卷宗材料,南部片区的一位中学女教师骑着自行车来到派出所报案,称她的一台双卡录音机在学校宿舍被盗了。在当时,一台双卡录音机价值300多元,差不多相当于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两个月的工资。
  接到报警后,我和老赵立刻骑着自行车,赶到3公里外的案发现场。校园位于紧邻村子的一座庙宇里。在仔细询问了录音机被盗的详细情况后,我们走进教师宿舍,查看了录音机原本放置的位置,并检查了屋门的锁具是否有被撬动的痕迹。据失主回忆,她的屋门白天一直没有上锁,很可能是白天有人趁她不在,进入室内偷走了录音机。
  那时的侦查技术相对落后,派出所不具备现场痕迹提取的条件,只能凭借经验进行推测和判断。
  综合所掌握的情况,我们分析认为,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附近村民平时很少到校园里闲逛,因此可以基本排除外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将嫌疑范围缩小到校园内的老师和学生。随后,我们对在校师生展开排查,了解录音机被盗前后是否有师生行为异常,同时也把报案老师是否与他人存在矛盾纠纷纳入案件可能的诱因进行调查。
  经过两天的走访座谈,几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被列入嫌疑范围。通过侧面反复了解,我们发现这几名学生平时表现欠佳。学校师生普遍反映,他们整天不爱学习,常常在课堂上捣乱,课外还有打架斗殴的行为。其中一名宋姓学生在案件发生后,在与同学们交流时,还幸灾乐祸地说:“看她以后还怎么显摆。”
  为了进一步缩小嫌疑范围,我们前往宋姓学生所在的村庄,走访了村干部和部分村民,深入了解宋姓学生和其他两名学生在家的表现。村干部和村民一致反映,他们平时都表现不好。
  考虑到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我们尽量控制影响范围。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决定对这三名学生进行秘密隔离询问。
  我们让班主任以检查作业为名,分别通知这三名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在与他们挨个谈话时,我们表明了身份。当听到我们是派出所民警时,三名学生的情绪和表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当我们直接提问录音机被盗的事情时,他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知道”,但面部表情明显不自然。
  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三名被谈话的学生中,宋姓学生比其他两人更为胆大且行事独断,于是决定将他列为首要嫌疑对象,进行重点突破。
  第三天,我们加大了警力投入。除了负责南部片区的我和老赵外,北部片区的两名同事也协同参与案件的调查工作。
  为了尽快破案,在征得校方同意后,我们带着宋姓学生和另一名嫌疑人前往宋姓学生家里调查。
  宋家所在的村庄就在学校南边,距离学校大约一公里。到达宋家后,我们发现宋姓学生的父母都在家。我们把家长叫到一旁,表明身份并说明来意,询问他们是否看到孩子带回过双卡录音机。宋姓学生的父亲听后直摇头,母亲也说:“我从来没见过双卡录音机。”我们提出在其家里查看一下,得到同意后,留下两位同事看管两名学生,其余人在宋姓学生父母的陪同下逐个房间查看。整个院子和房间都查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双卡录音机的踪迹。我心中不禁产生疑虑:难道我们的判断有误?
  思索片刻后,我决定采取缓兵之计,对案件展开进一步调查,便要求宋姓学生家长陪同孩子到派出所接受询问。宋姓学生的父亲当即表示同意。
  走出院子,我发现大门外右侧紧贴院墙搭了一间简易草棚。草棚没有门,里面堆满了麦秸秆。墙边有一个离地约一米高的牛槽。
  我随口问宋姓学生的父亲:“这个草棚是做什么用的?”
  对方回答道:“这是前几年我家养牛时的草棚,后来买了手扶拖拉机,犁地不用牛了,就把牛卖了。现在空着,平时用来堆些杂草。”
  我接着问:“能进去看看吗?”
  宋姓学生的父亲说:“想看的话你就进去吧。”
  我走进草棚,里面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干草表面布满浮尘,随手翻动一下,就会扬起灰尘,一股草腥味扑面而来。我仔细查看,草堆表面没有被翻动过的痕迹。我又回头看向牛槽。青石打磨的石槽有一米多长、一尺来宽,上面也堆放着干草,但干草表面没有扬尘,说明近期有人翻动过。我伸出一只手,顺着中间的凹槽往里摸,指头触碰到了一个硬硬的物件,心中一阵惊喜:“有东西!”随即把牛槽上的杂草扒开,一台黑色外壳的双卡录音机出现在眼前。我大声喊道:“录音机在这儿,找到了!”
  谁知听到我这一喊,外边的两名学生猛地挣脱民警,朝着村外野地狂奔而去。宋姓学生的父母呆立在一旁,显然对儿子偷录音机的事毫不知情。几位同事立即追了上去。我抓起那台双卡录音机,也跟着冲出村子。
  当时,正值五一前后,村外的麦子正处在抽穗期,麦秆足有一米多高,刚刚抽出的麦穗在微风中形成一片片麦浪。两名学生慌不择路地扎进麦田。几名同事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麦田追赶。我因提着沉甸甸的录音机,只能沿着田埂快步跟随,眼看着麦浪中几道起伏的身影渐行渐远。
  对方都是十二三岁的男孩,身体灵活,在麦田里东一头西一拐,试图甩开后面追赶的民警。不料两人闯进一块刚浇过水的麦田,两脚陷进了黄泥里。
  最终,我们成功将两名逃跑的学生抓获,带着赃物和嫌疑人返回派出所,圆满完成了此次案件的侦破工作。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