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皛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人质救援队(Hostage Rescue Team, HRT)作为该局掌握的56支警察特种部队中最优秀的,也是世界上最为专业和精锐的警察特种部队之一,在美国应对国内外恐怖袭击、严重暴力犯罪、大规模骚乱等复杂突发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因其在美国执法力量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参与海外行动的高风险与争议性等特征引起国内外舆论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一、人质救援队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
人质救援队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的全球恐怖主义威胁加剧时期。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发生的恐怖袭击导致11名运动员身亡,这一事件暴露了西方国家执法力量面对此类威胁的无能。作为回应,美国政府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支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恐怖袭击及其他重大暴力事件的警察特种部队。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治安挑战复杂严峻,传统的执法手段面对严重暴力犯罪和大规模骚乱捉襟见肘。于是,在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威廉·H·韦伯斯特(William H. Webster)的推动下,开始筹备组建一支专门应对高风险情况的特别行动部队。1983年,人质救援队正式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联邦调查局学院,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全职的专业战术部队,成员不参与巡逻等日常执法工作,实行全日制训练并时刻保持战备状态,随时部署到任意地区执行反恐及其他急难险重任务。
在联邦调查局内部,人质救援队隶属于重大事件响应组(Critical Incident Response Group,CIRG)。1994年,在经历了红宝石岭事件和韦科大卫教惨案的严重挫折后,联邦调查局成立了该单位,统一负责当重大暴力犯罪及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警察特种部队等专业战术力量的协调部署。从成立之日起,人质救援队就是一支少而精的队伍。任何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联邦调查局特工都可以申请加入人质救援队。从2007年起,通过联邦调查局“战术招募计划”(Tactical Recruiting Program, TRP)入职的特工具有两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申请人在经过两周的选拔测验后,开始达到美军特种部队最高标准的新人培训课程,此后还要根据各自专业岗位进行深度培训,通过后还有一年试用期。申请人不限制性别,但尚未有女性申请者成功通过全部测验及培训。
成立之初的人质救援队仅有50名队员,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加到100人,到2020年有149人。其拥有三支作战分队,包括自成立以来一直存在的“蓝队”(行动呼号首字母B)和“金队”(行动呼号首字母G),以及2000年后为减轻作战分队轮值压力而组建的“银队”(行动呼号首字母V),每个分队都包括突击小队和狙击小队,一般情况下是各两支7人小队。此外,还有分别负责运营陆上及水上载具、直升机、警犬(俗称K9单位)、医护、爆炸物处理等技术支援单位,其中陆上及水上载具的运营单位组建了与三个作战分队并列的战术机动队(Tactical Mobility Team,TMT),其他技术支援单位根据任务需求调用。人质救援队内部组织的细节保密程度较高,研究者根据媒体发布的照片推测“蓝队”“金队”和“银队”分别以“鹰翼”“锤头鲨”和“狒狒头骨”为标志,其中“金队”被认为是最精锐的分队,拥有更强的水际作战能力;战术机动队的陆上单位以“齿轮+犀牛”为标志,水上单位以“齿轮+摩托艇”为标志;直升机单位由联邦调查局重大事件响应组运营,部分飞机和机组专供人质救援队使用,其机体上喷涂有所属作战分队的标志。这些机组人员必须适应人质救援队的高强度部署节奏,并掌握夜间飞行、密集建筑群间飞行等高超技艺。由于人质救援队对其成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队员的服务年限往往较长,自1983年至2020年,曾在该部队服役的队员总数不超过400人,在此期间完成了约1000次作战任务。
二、人质救援队的选拔、训练和装备
人质救援队的各项战斗力指标看齐美军特种部队第一梯队(TIER 1,美军中达到这一标准的特种部队包括美国陆军第一特种作战分遣队即俗称“三角洲”部队、海军特种作战发展大队即俗称“海豹六队”、陆军情报支援特遣队及第24特种作战中队),成员选拔过程极为严格,旨在挑选出体能、心理素质和战术能力都达到最高标准的精英特工。
在为期两周的选拔测试中,申请者将接受长跑、强行军、障碍穿越等多项考验,并接受严苛的体能考试。该考试分为5组项目:1分钟内连续仰卧起坐,按次数计分;300米计时跑;不计时连续俯卧撑,按次数计分;1500米计时跑;不计时连续引体向上,按次数计分。每组项目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申请人在每个项目中必须至少取得1分,且总分超过20分方能通过。与此同时,将对申请人进行心理测试,以及测谎、药检和政治审查,以确定其具有能在极端环境下完成任务的抗压能力,以及胜任执法工作的健全人格和可靠社会背景。
通过选拔后,申请人将在联邦调查局总部所在地,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海军陆战队基地接受为期10个月左右的新人培训(New Operators Training School, NOTS)。人质救援队从建立之初就以高度的军事化作风为特色,其早期成员多出身于美国陆军第一特种作战分遣队、海军特种作战发展大队等最优秀的美军特种部队,其新人培训课程也几乎与第一特种作战分遣队的培训课程相同,但根据执法特点进行了调整。培训主要侧重于轻武器射击、战术行动和近距离作战、侦察和秘密监视、使用直升机等特种运载工具的技能。新人培训的考试是一场人质救援实战演习。之后,被分配到狙击小组(包括观察员和狙击手)的队员将继续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狙击手学校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岗位培训,主要侧重于隐蔽与伪装、秘密行动、野外生存、追踪与反追踪、陆地导航、城市狙击等技能。更多执行水际作战任务的队员则将继续在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的美国海军两栖作战基地接受与美国海军三栖特种部队(即俗称的“海豹突击队”)相同标准的第二阶段“基础水下爆破训练”等课程培训。(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领域为涉外警务和边疆学。
(责任编辑:冯苗苗)
编辑:现代世界警察----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