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昆明市公安局:以基础管控中心建设 推动形成派出所“主防”工作新形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25/4/17 10:15:07
浏览次数:91  

  文/杨启龙 图/官黎 王晓春 王廷禄

  2024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严格贯彻落实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关于推广建设基础管控中心的“四个一”部署,在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创新理念、优化机制,运用信息技术、科技手段,大胆实践基础管控中心建设运行,初步达到了“归口基础任务、实现数据赋能、做实社区警务、为基层减负”的预期目标,实现了昆明公安派出所基础工作效能大幅度提升。
  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昆明市公安局党委确定把基础管控中心建设作为支撑“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载体,高位统筹专业警种的业务资源和需求,整合系统、共享资源、形成合力,赋能基层、赋能实战,归口抓好基础工作;推动职能重组、管理重构、流程再造,统筹解决基础工作虚化、弱化的问题,推动把派出所“主防”职责履行到位。昆明市公安局坚持“基层导向”,组建专班赴基层派出所,和派出所领导、民警开展多轮次调研、座谈,倾听基层的意见建议和工作难点痛点,按照“自下而上”的总体思路谋划建设符合基层派出所实际的基础管控工作体系。坚持“先立后破”,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到前线督战推进,组织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破题”的原则,不断对照检视、总结优化,同步推进机制体系和系统平台建设,形成“互为保障、互为支撑、系统发展”的工作格局。
  
  


  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基础管控中心

  

  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基础管控中心

  

  智慧派出所系统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小南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

  一、按照“1+19+N”管理体系实施“一个中心管基础”

  (一)构建三级管理体系。昆明市公安局党委以2024年“一号文件”印发《昆明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建设运行方案》,组织作为2024年“一号工程”实施,建设并实体化运行“1个市级基础管控中心、19个县级基础管控中心、N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市县两级基础管控中心“党委领导、高于警种、专职专司”的定位,牵动警种做强“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切实解决派出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和基础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市县两级基础管控中心岗位设置执行“3+5+N”“三区五岗”模式,统筹指挥区设“统筹协调岗、任务管理岗、保障支撑岗”,分析研判区设“综合研判岗”,跟踪督导区设“质效监测岗”,各个岗位根据工作实际配备N名不同警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设基础管控岗,所长负总责,勤务指挥长负责当日基础管控组织、调度、落实。
  (二)明确三级功能定位。市级基础管控中心的定位是任务管理和数据赋能,主要负责业务规范化准入和信息化增效,并审核审定各警种基础管控任务准入、整合、下发,统筹派出所基础管控工作反馈、督导、评价,为派出所提供数据支援,确保派出所基础工作事项归口管理、提质增效。县级基础管控中心的定位是组织实施,承接市局中心下发的任务,并组织辖区派出所落实基础工作,确保派出所回归“一管三防”主防重心。派出所的定位是履行职责,负责业务精准落实、全流程闭环,对市县两级下发和自主创建的基础管控任务落实到位,把工作重心向风险防范和阵地防控聚焦。警种的定位是研判推送,对下发的基础管控任务进行标准化处理,负责下发业务的质效跟进,用好高于派出所的权限、资源和手段进行专业研判,经研判归属派出所的业务,以清单的形式,经市局基础管控中心审核后下发派出所,避免“随意、多头、重复”下发,属于警种职责的人和事,负责一抓到底。同时,负责业务质效跟进,随时为派出所提供“有时限、无条件”的支援和监督。
  (三)制定三级职责任务。厘清中心、警种、派出所的职责定位,市级基础管控中心承担9项责任:下达基础管控工作指令;审核审定市县警种基础管控任务准入、整合、下发;统筹工作反馈、督导、评价;制定基础管控工作内容;扎口管理派出所基础数据;制定和更新派出所任务清单;审核派出所政策制定;统筹工作规范化和任务标准化;归口其他涉及事项。县级中心承担4项责任:统筹本局中心建设运行;向上承接市级中心指令,承担任务流传;横向统筹调度警种资源,审核警种申请任务;向下归口管理派出所基础管控任务。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承担4项责任:承接上级任务指令,统筹工作开展、落实和反馈;闭环处置任务指令,及时签收、执行落实;根据实际创建任务,下发至经办民警开展工作;任务指令质效监督,每日开展监督检查,分析评估质效,及时盯办督办,直至达标。警种部门承担4项责任:下发任务的主管责任,“代局履职”,落实“导防、导控、导侦、导稳”职能,负责对涉及的基础工作任务标准化;对下发任务组织实施、任务推进、跟踪督导、检查督促、质效评估、结果运用;完成研判、形成清单、推送结果;统筹好任务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二、按照“131”运行框架实施“一个平台推应用”

  (一)以“一个平台”推动基础管控任务网上运行。以不再开发新的业务管理系统为原则,对原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完善,自主研发昆明市公安局智慧派出所系统,提供市、县、所三级应用,配套建立1个移动警务App,形成“一个平台、三级应用、一个移动警务支撑”的“131”总体运行框架。智慧派出所系统融合警情案件、视频监控、“一标三实”等数据资源,不断更新迭代,搭建完善了五大专题、13个功能模块,支撑“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辖区秩序和服务辖区群众”等社区基础工作线上流转、网上运行。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市推广应用,初步达到“基础管控任务网上运行、市县所职责边界清晰、基础管控任务形成闭环”的目标,推动了基层基础工作由纸质化向电子化、信息化,传统化向现代化、智慧化转变。
  (二)以“三级应用”确保市、县、所职责边界清晰。在研发智慧派出所系统的同时,分别开发市、县、所三级功能模块,并分级赋予使用权限。市级层面具备搜集、审核、批准市局警种基础管控任务,批准县局基础管控中心申请任务,管理派出所风险防范,审核派出所政策性文件的权限,主要使用“任务中心、质效评价、政策审核、工作规范、基础管控清单库”等模块。县级层面搜集、初审县局警种基础管控任务,上报市局基础管控中心批准,组织工作流程落实的权限,使用功能模块与市局基础管控中心一致。派出所层面负责查收、落实市县两级基础管控中心任务和集中下发任务,并反馈工作进展,统筹实施社区警务,闭环管理处置矛盾纠纷、预警追逃、资金预警见面劝阻等工作,主要使用“警务资源、警情专题、综合指挥、基础数据、社区警务、案件办理”等模块。
  (三)以“一个移动警务”集成基础管控任务闭环。同步研发上线智慧派出所移动警务App,整合到“移动警务超市”,配套设置“我的任务、矛盾纠纷、风险上报、分色管理、质效评估、现场工作、社情民意”等功能模块,市、县、所可通过App直接流转任务至具体责任民警,提供任务操作、流转调度、日程安排、到期提醒,工作情况限时反馈,形成业务全流程闭环。责任民警可在警务通上一键接收预警任务、调用警务资源,实时记录上传工作痕迹、实施掌握辖区治安基础要素,实现工作记录自动生成、快速查询、一键下载、快速成档。

  三、按照“任务标准件+中心+平台”模式实施“一张清单管任务”

  (一)任务实施标准化。理顺“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工作关系,专业警种部门利用资源手段开展先期研判,对需要摸排掌握的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进行数据分析研判,将工作重点研判出来,同时对基础工作进行标准化处理,规范任务类型、方式标准、任务流程、反馈要求等环节,并提交工作依据、工作使用的文书作为附件,由市县两级中心把关审核后下发执行,对进入中心的任务负责组织实施、跟踪督导、质效评估,对派出所基础管控工作实施管理、进行精准指导,切实解决“大水漫灌”派出所、工作质效低下的问题。专业警种提出、下发、执行完成后,按照“成熟一条、进入一条”反向建设基础管控清单库,较好地贴近昆明实际和警种工作实际。目前,昆明市公安局按照人、地、事三类治安要素和月度、季度、半年、年度任务完成周期进行同质化归类,建立《昆明市公安局基础管控清单库》,对53项派出所基础管控任务实行入库管理,支撑社区民警在规定时限内一次完成多项职责范围内的采集、核录、管控、查处等任务,派出所承担的基础管控任务基本实现了同质化归类。
  (二)中心归口抓统筹。派出所基础管控任务的主要来源是市县两级中心统筹下发、市县两级警种申报、派出所自主创建三个方面。市局基管中心围绕“上级任务”“常态任务”“专项任务”“研判指令”统筹下发任务制定,县级中心承接上级中心下发任务和审批同级警种申报任务,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接收处理,市县两级警种所有任务一律流转到市局中心进行把关审核,扎牢任务下发口子,派出所创建任务自我管理。目前,市局基础管控中心共审核、下发任务122条,驳回不属于派出所职责任务35条,归并、整合相关专业警种申报的派出所任务56条,数据巡查、督办工作质效达不到要求的任务5条;县局基础管控中心申报、审核、下发任务943条,被市局中心审批驳回指令不清晰、要求不明确的任务指令234条;派出所自创下发任务11.2万条,所有任务均流转顺畅、闭环落实。
  (三)平台承载全流转。在智慧派出所系统研发上线“任务中心”模块,对下发的派出所任务从申报审核到完成反馈、质效跟踪,实现系统平台全流程监管。建立“通报+督导、线上+线下”常态督导机制,每日开展线上系统巡查,实时开展线下实地督导,对基础管控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推进和质态分析。研发上线“质效评价”系统模块,对“综合积分、任务管理、预警处置、矛盾纠纷、‘一标三实’、系统巡查、社区民警知晓率、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系统评价,由系统自动进行打分、评价、排名和通报。同时,系统自动抽取社区民警工作情况记录,自动分析社区民警下社区的时间统计情况,每天对派出所任务积分排名、社区民警下社区情况上图展示,向全市派出所民警公布。派出所通过平台对各项工作情况,按照规则自动评价、积分排名,动态展示工作质效,对完成反馈、质效评价全流程监管,在优秀社区民警、优秀公安派出所选树,枫桥式派出所、高等级派出所培育创建和社区警务评价等工作中予以运用,为派出所内部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四、按照“四统一”原则实施“一套规范管流程”

  (一)建立五级流程。按照“市局警种部门—市局基础管控中心—县级基础管控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派出所民警”五级流程实施基础管控。市局基础管控中心围绕“上级下发任务、警种发起申请、分析研判工作、专项行动任务和其他方面”制发任务;县级基础管控中心同步开展工作指导和跟进落实,并对本级警种发起任务组织实施;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接收任务处理,按上级要求开展工作,形成“任务市级审核、市级下达、市级考评、县所实施”的昆明特色基础管控模式。
  (二)健全机制规范。按照“四统一”原则,即政策制定统一由中心负责审核、工作任务统一由中心归口下发、基础数据统一由中心扎口管理、考核评估统一由中心组织实施,建立制度机制,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公安局派出所任务管理工作规范》《昆明市公安局基础管控政策性文件审核工作规范》《昆明市公安局基础管控质效评价工作规范》等工作规范,配套制定《昆明市公安局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工作规范》,明确综合指挥室“勤务指挥长”和“指挥调度、基础管控、情报研判、视频巡查、勤务督导”的“一长五岗”设置,以及“指挥调度、情报支撑、视频巡查、任务管理、执法监督、窗口服务、综合管理、警务保障”的八大职能和45项具体职责;制定了《昆明市公安局基础管控工作“三单”管理实施细则》《昆明市公安局重点矛盾纠纷分级分类调度工作机制》《昆明市公安局智慧派出所系统重点矛盾纠纷处置工作规范》等机制,确保工作体系高效运转。
  (三)理顺工作体系。按照“主动作为、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要求,基础管控中心与情指中心、刑事侦查指挥中心、大数据实战中心等并行运转、相互支撑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情报办”统领抓总;情指中心牵头负责警情和各种案事件的处置;刑事侦查中心、基础管控中心各司其职,负责牵头各条线的业务,同时按需配合、同步上案;大数据实战中心和相关基地依托系统平台、数据资源和技术手段,做好全面支撑。经过一段时期磨合,“一办五中心一基地”之间相互配合到位、工作运转畅通,初步构建起“情指统筹、主责部门负责、专业警种进驻、线上线下一体合成”的联勤值守、联合作战、联动处置模式,警务工作形成“内部大闭环”。

  五、基础管控中心运行以来派出所工作的三大变化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磨合,派出所工作由“粗放随意”向“精准高效”转变,风险处置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进一步支撑了“两队一室”改革,“主战主防”职能进一步清晰,对夯实派出所基层基础、提升预防警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基础管控中心成立以来,派出所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实有人口案前采集率由65%提高至91%以上,重点矛盾纠纷警情处置率提升至95%。通过后台数据抽取,电话访评218个派出所的4360名辖区群众,群众对社区民警知晓率、工作满意度普遍提高至90%以上,“赋能+减负+集成”的派出所“主防”工作新形态逐步建立。
  (一)派出所预防警务赋能提质。研发上线“矛盾纠纷管理”模块,出台处置工作规范,制定工作流程,同步出台矛盾纠纷管理评分细则,上线评价模块。建立排查模型和129项特征指标库,每日进行风险指标迭代计算,建立高中低风险排查规则,每日将发现的风险警情及风险人员推送基础管控中心,组织推送分县局和派出所按照“七个闭环”和“2+3+N”工作机制要求,进行走访核实、二次研判、包保稳控、联动协调、排查化解工作,初步解决了“基层不掌握风险在哪里”和“化解工作没有管理”的问题,更好地守护了辖区群众安全。监测分析产生的异常行为、异常数据核查更精准、处置更及时,有效解决了基础工作纷繁复杂、工作对象重点不突出、风险点位不掌握等问题。
  (二)派出所社区警务减负增效。研发上线“一标三实”分色管理模块,通过后台计算将碰撞分析存在异常的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进行分色标注,通过精准标注指导社区民警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下发异常数据并组织核查,民警反馈准确率达60%,有效解决了民警工作重点不清晰、批量任务难以完成的问题,精准服务管理实有人口成为现实。目前,全市“一标三实”日常维护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针对需要派出所值守的各类系统平台,打通了指调平台、警综系统、“一标三实”、智慧内保、反诈平台、出入境人员管理等系统,业务系统由市县两级警种值守和应用,工作指令归并至智慧派出所系统统一下发,在提升任务完成质效的同时,减少了派出所平台值守量,提高了任务管理和落实效率,让派出所民警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社会治安防控,实现了警力无增长前提下的改善。
  (三)派出所“两队一室”集成优化。以“昆明市公安局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为数据基座,整合市局系统平台和数据资源,打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构建“资源中心”“任务中心”和“社区警务”专题库,派出所可通过系统展示警务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等辖区治安要素基本信息,实现了警务资源一图展示、辖区要素一图管理、警务动态一图概览、日常任务跟踪落实、警务监督闭环流转、警务基础多维赋能,极大提高了派出所的工作精准度和时效性,解决了派出所“图上调警”的问题。同时,派出所工作数据实时回传数据中心,确保数据鲜活准确,有力支撑其他公安业务应用。基于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汇聚辖区警力资源,派出所可结合警情热力图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实现了一图查看、就近调警、快速处置,“警力跟着警情走”。

  昆明市公安局通过建设应用基础管控中心,“指标可量化、过程可控制、成效可评价”的体系初步建立,“基础任务精准推送、及时核查、实时监督”的形态初步形成,派出所“主防”工作局面不断打开,派出所基础工作得到了有效提升。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