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社长致辞 | 出版社简介 | 帮助中心 
      高级搜索
访问群众出版社

“改革先锋”邱娥国(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9/9/3 10:55:39
浏览次数:7801  

  文/图/程峰 胡勇斌 林德元
  
  邱娥国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民警代表,同其他99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邱娥国诵读红色家书

  

  邱娥国关爱少年儿童

  

  邱娥国荣获“改革先锋”荣誉后接受采访

  

  载誉归来

  
  
  一天到晚管“闲事”,就是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邱娥国看不得可怜人,尤其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看见了就会流泪,就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照顾他们。由他养老送终的孤寡老人就有十多个,大多家境不好,有的还大病缠身。别人都避之不及,而他却把他们当亲人。“我是党员,是民警,我不管谁管?”邱娥国做这些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想让困苦的人也有好日子。
  1993年,80岁高龄的余锦桂老伴去世。老人行动不便,还有糖尿病。邱娥国接过了照料老人日常生活的担子。每次下社区,他都会买点鱼、带点肉,为老人增加营养。糖尿病的药吃完了,他准时去买了送过来。连做饭的柴火都是他到工地拾来的。当时,工地上的人都很奇怪,怎么一个民警到工地拾柴火。派出所指导员听说后,还以为邱娥国家里有什么困难,一番询问后才明白真相。逢年过节,邱娥国还把老人接到家里吃团圆饭。一天,邱娥国拾柴回来,老人拉着他的手说:“这世上我没有亲人了,只有你对我好,我相信你,我就把我的后事都托付给你了。”说着,从箱底取出包了几层的布包,里面有一个3000多元的定期存折,一个300元的活期存折,一个她丈夫的扫墓证,郑重地交到他手上。老人把家底都交给他,就是把他当作自己儿子看待。
  文润英是孤寡老人,患乳腺癌住院,无儿无女,没人照顾,邱娥国就当自己的亲娘一样照顾她,下班就去医院看她。她吃不下东西,就叫爱人煮好饺子送到医院。连衣服都是邱娥国洗的。邻床的病友说:“你真命好,有个这么体贴的儿子。”文润英说:“他哪是我儿子?是我们派出所的民警。”对方不敢相信,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民警。最后老人病逝在床上,别人不敢靠近,邱娥国带着所里的民警将她抬下来,把寿衣穿好,送到火葬场,把她安葬到丈夫的墓里面。
  80岁的卢川是北京人,79岁的范克菲是南昌人,两位老人在北京一处公园认识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不久便想结婚。但双方的儿女都极力反对:风烛残年的,结个什么婚呢?两个老人从北京回到南昌后,找到辖区户籍民警邱娥国帮忙调解,主要是做双方儿女的思想工作,劝他们放下心里的不痛快,让两位自由恋爱的老人结婚。邱娥国什么纠纷都调解过,也为青年男女促成过婚姻大事,但支持一对耄耋老人的婚事还是头一回,真不知道如何与老人的儿女谈心。他甚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学雷锋做好事,因为两个老人生活在一起,得不到儿女的关照,有了病痛怎么办?如果有什么不测怎么办?他们的财产怎么分割?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啊!
  但看到两位老人交往得很愉快,甚至相同的爱好让他们俩爱得浓烈,邱娥国心里就有了一种想帮助他们的冲动。有一天,他终于找到老婆婆的儿女,并把老爷爷的儿女从北京叫来,一起做他们的工作,把两位老人幸福快乐的生活描述给他们听。邱娥国说,两位老人原来都很孤单,现在两个人因为相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互相有了伴,说话有人听,头疼脑热有人照顾,而这些你们做儿女的是做不到的。不是说你们不孝,而是你们都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儿女们都被说服之后,他又主持写了一份协议:男方的财产归男方所有,女方的财产归女方所有。今后如果男方在南昌去世,其儿女带骨灰回北京安葬;如果女方在北京去世,其儿女带骨灰回南昌安葬。
  这份协议一签,双方的儿女都释怀了:他们怕的就是财产和骨灰的问题。除了这些,别的问题都好解决。
  双方的儿女拿着协议书走了之后,剩下的事就全部交给邱娥国了。
  邱娥国叫了一辆三轮车,载着两位老人,来到三眼井婚姻登记所办理结婚证。两位老人特别高兴,签字按手印的时候手老是发抖。你叫我莫抖,我叫你莫抖,可就是抖个不停。没办法,邱娥国就帮他们稳住手,才在登记表上签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拿到结婚证之后,两个人当着邱娥国和在场工作人员的面来了个激情的拥抱,活像一对小青年那样甜蜜。
  此后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在南昌度过了幸福的十多年时光,无忧无虑地活到了90多岁。邱娥国一直像亲人一样照顾着他们。北京大爷先走的,他的骨灰被儿女领走安葬到了北京公墓;南昌大妈后走的,她的骨灰由儿女安葬在南昌公墓。按照一纸协议,他们走得没有任何纠葛,经历了一场愉快的“黄昏恋”。
  邱娥国的辖区有200多名“两劳”(当时的叫法)回籍人员和违法青少年。邱娥国深知,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是民警的责任。他苦口婆心,用真情感化他们,用平等对待他们。在他的努力下,无一人重新犯罪。象山南路278号的小王,1992年因斗殴判刑,服刑期间,邱娥国一封一封地写信,鼓励他接受改造,重新做人。出狱后,小王没工作,想开饮食店,苦于无资金无地点,邱娥国就帮着一样一样地跑,帮他办工商、税务等各种手续。餐饮店开张,小王自食其力了,生意也越做越好。如今,20多年过去了,小王变成了老王,他依然记得邱娥国,他说没有邱叔叔,他哪有今天。

  那一次生死考验,留下了终身残疾

  从警生涯中,邱娥国也经历了一次险些牺牲的生死考验。
  那是1982年国庆前的一天夜晚,邱娥国带领联防员在辖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他一家家看,一户户查。他清楚,广润门这样的老城区,板壁房一家连着一家,时已入秋,风干物燥,用火用电稍有不慎,着一把火,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看得认真,查得细致,离开时,还要再三叮嘱提醒。
  巡查到翘步街时,一位居民气喘吁吁跑到他面前说:“小邱,不得了啦,香平巷有两伙流氓打群架,要出人命了。”香平巷号称南昌的“小香港”,这里人员密集、商贸繁华,一到夜晚灯火灿烂、热闹非凡,这样的地方打群架,极易伤及无辜。邱娥国来不及细问,一边叫联防员赶紧回所里求援,一边火速向香平巷跑去。二三百米的距离,邱娥国人高马大,立马赶到。只见斗殴现场黑压压一片,有数十人之多,有的拿着鱼叉、有的举着尖刀,打成一团。邱娥国猛冲上去,拦腰抱住一个拿鱼叉的家伙,大声警告:“我是警察,住手!”歹徒们被镇住,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只有一个警察,一个赤手空拳的警察。为首的歹徒高声大叫:“就他一个警察,打死他。”顿时,刀、叉、棍棒雨点般向邱娥国扑来。
  邱娥国孤身陷入包围,拼死抵抗,用双手护住头部、胸部、腹部。抵挡中,右臂一阵剧痛,鲜红的血喷出来。他跟前一片漆黑,脑子里轰轰作响:我要死了吗?我要牺牲了吗?我还有妻儿老小,我才30多岁。凶恶的“暴雨”不知什么时候停的,战友们赶来了,邱娥国模模糊糊地听到:快抬门板来,快抬门板来。他被战友和群众用门板送进了医院。
  邱娥国没有死,他的肩上、手上被砍了7刀,右手神经肌腱被砍断,鲜血染红了警服,但他凭着强壮的身体和顽强的生命意志被抢救了过来。妻子涂荔花见到邱娥国时,邱娥国全身打着绷带,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吃馒头。
  见到邱娥国,涂荔花百感交集,呜呜地哭了起来。邱娥国流血过多,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却和平常一样不失顽皮幽默:“哭什么哭,人家还以为你死了老公呢。”
  涂荔花停了哭,心里万分悲伤和庆幸。悲伤的是丈夫伤成这样,以后怎么办?庆幸的是人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领导和战友们都来看望他。市长也来了。市长关心地问:“邱娥国同志,你有什么要求吗?”邱娥国说:“发我一把枪吧。”伤愈出院后,他果真领到一把五四手枪,还有20发子弹。他背着这把枪走访巡逻了4年,总结出了安全带枪的顺口溜:白天挂在腰上,晚上放在枕头上,解手挂在脖子上。
  那时,全国能接神经的医院不多,上海华山医院是最著名的一家。邱娥国转到华山医院,住了三个多月,在医院度过了1983年春节,先后动了三次手术。右手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五指不能并拢伸直,小臂无法自如抬起。
  出院那天,涂荔花终于把憋了许久的话说了出来:“老邱,咱们不当警察行不行?当警察太危险了,你再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孤儿寡母的怎么办?”
  邱娥国严肃了起来,对着她认真地说:“荔花,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对着党旗宣过誓,牺牲都不怕,还怕流血吗?”
  邱娥国把伤残证压在箱底,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用他那只伤残的右手,继续与违法犯罪斗争,继续为群众服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只图百姓说一声共产党好,人民警察好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管着一方社会治安,邱娥国手上的权力可谓不小。邱娥国谨记当兵第一天就学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条一条,时时警醒,刻刻不忘。当民警时,他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退休后,他不打麻将,不打扑克,不钓鱼。他明白打牌就有输赢,钓鱼就有安排,微腐败也是腐败。
  十多年前,“农转非”是件难事。那时,邱娥国每年都要办理五六个“农转非”。他不喝人家一口酒,不抽一根烟,不收一分钱。他按“三优先”原则办:生活困难的优先,工龄长的优先,残疾人优先。
  1984年,翘步街36号的芦仕杰不幸炸瞎了双眼。一家5口人住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里,妻子、孩子还是农村户口,孩子不能上学,本人又没法工作养家,芦仕杰连死的心都有。邱娥国找到芦仕杰劝他说:“你还年轻,机会还多着呢。你要死了,你老婆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打起精神来,你老婆、孩子的‘农转非’问题,我来帮你解决。”他跑前跑后找证明材料,向上级反映情况。第二年,芦仕杰老婆、孩子4个“农转非”户口果然批下来了。芦仕杰很感激,用家里仅有的一点余钱买了两只鸡,让妻子给邱娥国送来。“你家里这么困难,还给我送鸡,这不是从你碗里扒饭给我吃?还是留着补补身子吧。”邱娥国谢绝了。老芦以为是礼轻,就向哥哥借了1000元钱,第二天又送过来。邱娥国说:“我邱娥国不是拿权换钱的人,收了你的钱,我的良心往哪放?”
  海棠庙19号的刘新国解除劳教回来后,在筷子巷口摆摊卖水果为生。女儿刘艳庆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上不了学。邱娥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啊。“农转非”指标一到,他马上找到刘新国,叫他赶快准备材料。刘新国当时完全没想到,没钱没关系,这样的好事会落到他头上。他东凑西借拿上1万元钱,乘天黑送到邱娥国家。邱娥国说:“新国,我们共产党人按政策、凭良心办事。合乎政策的,我会尽心尽力办好;不符合政策的,搬座金山来,我也不会办。”
  邱娥国的母亲80多岁,跟着他一家生活了十多年,符合“农转非”条件。派出所领导多次劝他把母亲户口办进城里。可邱娥国想,母亲已经80多岁,指标有限,还是留给更困难、更需要的人吧。邱娥国有5个兄弟和16个侄儿侄女,全都在农村。全家人求他解决“农转非”,邱娥国顶着埋怨,一个都没办。侄儿当着他的面说:“有你这个二伯没你这个二伯,都一样。”
  时过境迁,如今城里人都想着往乡下跑,办农村户口。邱娥国的兄弟和侄儿们说起往事也不埋怨他了。
  为了弥补对家人的亏欠,邱娥国退休后宣布了一条家规:凡是考上大学的,读书期间,从自己退休金里拿出钱来,每人每年资助一万元。现在,他的孙辈已有4人考上大学。
  起初,一些群众对邱娥国帮助照顾孤寡老人带有疑问,认为邱娥国帮助老人是假,看上老人的房子财产是真。邱娥国只是笑笑,他心里亮堂着呢。办完老人的后事,将房子打扫干净,他立马原封不动交给街办。一次又一次,疑问声没了,赢来的是赞扬和积极参与的热情。邱娥国说:“我什么也不图,只想让百姓说一声共产党好,人民警察好。”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大发展,思想观念大变革,那时候常有人劝邱娥国下海经商,说凭你这本事,经商肯定赚钱。邱娥国摇摇头:“我干不了商人的事。”辖区的一些个体老板叫他一块投资开按摩店、泡脚屋,说你不用拿钱,干股就可以。邱娥国明白,他们是想拉他为靠山,做“保护伞”。邱娥国拒绝了:“我有工资养活一家老小,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邱娥国夫妇是一对勤俭持家的人。他爱人会做裁缝,家里买了两台缝纫机,替服装店加工生产短裤背心。夫妻俩都很忙,只有晚上才有时间。为了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他们几乎天天晚上做到深夜。不久,邱娥国也学会了踩缝纫机,连军峰、军钢两个儿子都加入进来。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生活也越来越好。
  邱娥国的家是党员之家,全家8口人有6位是党员,老伴和儿子儿媳全都是党员。大儿子军峰、二儿子军钢都当了基层领导。在他家里,延续了十几年的“家庭民主生活会”现在仍在继续。邱娥国给他们时常敲警钟:谁也别坏了不收礼的规矩,只要是邱家的人,就要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行事。

  当警察时学雷锋,退休了还要学雷锋

  2007年,邱娥国退休。大家以为他会在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但在邱娥国的胸中依然有团初心之火在燃烧,那就是他说的:“我当兵学雷锋,当警察学雷锋,退休了学雷锋,百年后找雷锋。”
  退休后的邱娥国注重健身运动,只要天气允许,每天早中晚他都要和老伴一起外出散步。他散步的路线是以他家附近的老福山为出发点,走中山桥、海关方向,或以八一广场为中心绕圈而行。他走到哪好事做到哪。他是一缕阳光,温暖着南昌的大街小巷。
  2014年隆冬的一天晚上,邱娥国与老伴散步,来到人来人往的八一大道永叔路地下通道。不经意间,看见一位年龄很大的老人正步履蹒跚地走着。1个多小时后,邱娥国和老伴转了一大圈回来,发现老人还在地下通道里转悠。他马上过去,拉着老人询问:“老人家你到哪去哦?”老人含糊着说:“我到八一桥那边去。”邱娥国说:“你到八一桥那边去,像你这样走几天几夜,隧道都走不上去。”邱娥国又问他家住在哪里,老人也讲不清。邱娥国意识到老人家可能患有老年痴呆,就在他身上翻到一张纸条,上面有个电话号码。打过去正好是他儿子接了电话,说老爷子90多岁了,老年痴呆,已经走失好多次了。他们住在青云谱那边。这时,夜已深了,地下通道闸门就要关闭,邱娥国说那就到赣江宾馆门口等吧。当时,老人瘫坐着已经走不动。装了4个心脏支架、年已七旬的邱娥国,背着九旬老人,走几步歇一下,断断续续走了100多米,把老人背到赣江宾馆门口,在寒风中等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等来了老人的家属。
  一天,邱娥国散步到抚河公园,碰巧父子两人问路,听口音是外地人。邱娥国问他们到哪里,父亲说带儿子来南昌吉水仓考试,却怎么都找不到。吉水仓原来是邱娥国的片区,每个角落他都熟悉,印象中没有考试的地方。南昌老城区道路复杂,怕对方说不明白,邱娥国就带着他们走到吉水仓。一打听,考试的地方已经搬到了西湖横街。邱娥国又带着他们打的到横街。那位父亲非常感动,拉着邱娥国的手要给钱,说耽误了一上午的时间,就算是半天的工资。邱娥国说,我退休在家,走这点路不算什么,就当是散步健身。说什么也不肯要这个钱。
  2018年11月22日,邱娥国和老伴散步时捡到一部手机,也不知道机主是谁。他想也许机主没有走远,就在附近。于是他沿着抚河,高举着手机,边走边喊“谁丢了手机”,从建设桥走到海关桥几个来回。走了半个多小时也没人来领。后来有人打电话进来,屏幕有名字显示。邱娥国不会用这个手机,不知道怎么接。他就把电话上的名字、电话号码记在自己的手机上,再打过去。邱娥国说:“同志啊,你掉了手机是吧?”对方连声说是。邱娥国说:“手机我捡到了,我在海关桥底下等你,你过来拿。”邱娥国和老伴拿着手机,等了一个来小时,快到上午11点,失主才匆匆赶来。丢手机的女士万分感谢,说手机里好多东西,钱呀什么东西都在手机里,没有了不知道怎么办。和那位女士同来的一位男士要拿钱感谢,那女士认出了他是邱娥国,说:“人家还会要你的钱?人家是邱娥国。”没过几天,失主做了一面锦旗,亲自送到筷子巷派出所。锦旗上写着:“弘扬社会正能量,拾金不昧好榜样。”
  还有一次,邱娥国正在老福山散步,一个老人家问,坐221班车在哪里?邱娥国把他带到原来的车站,一看没有,原来南昌宾馆这一带改造,线路出现变化。邱娥国觉得可能在老福山拐弯的地方,过去看了又没有。当时有人说在铁路医院门口,邱娥国又带着他到铁路医院门口,果然公交车站改迁到了这里。老人家很是感动,说怎么今天碰到这么好的人。邱娥国笑着说,“没什么,老人家你赶紧上车。”
  一次,邱娥国散步到八一广场南面,一个50多岁男的心脏病突然发作,骑自行车摔倒在地上。邱娥国见状赶紧上前,拿出手机打120急救电话。见这男的意识还清醒,邱娥国问了他家属的手机号码,马上打了过去通知他老婆。不久,120急救车和他老婆相继赶来,一起送往医院抢救。自行车没法跟急救车一起走,邱娥国就把电话、地址留下来,自己帮助把自行车推了回去,放在家保管。一个多月住院痊愈后,男的带着水果,千恩万谢来到邱娥国家里取走了自行车。邱娥国把擦洗干净的自行车交还到男的手上,水果一个没要,婉言谢绝。
  还有一次,老福山二医院门口有个老太太摔倒在地,撑着手爬不起来,人来人往,就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邱娥国和老伴散步正好经过,老邱两口子二话没说,把老人扶起来,并送到医院。
  邱娥国最牵挂的还是筷子巷派出所,那里是他的魂,是他的根,他每天都会去所里转转,看看民警的工作情况。有新民警到所,他给他们上理论课,带着他们去社区走访群众。他还和街办合作成立了“邱娥国工作室”,由社区退休的法官、检察官、法律志愿者、楼栋长以及热心的居民组成调解队伍,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有“邱娥国工作室”这块牌子,调解的成功率达到100%。
  邱娥国三个字不仅代表着保护百姓平安,关键时刻还能震慑犯罪。一次,邱娥国散步到八一广场,在纪念塔东边的路边看见两伙人在打架,都带了家伙,围观的人不敢靠近。邱娥国快步上前,拿出手机就拨打110。邱娥国知道,两伙人已经打起来了,如果等110民警赶到这里,恐怕为时已晚。他急中生智,对着手机大喊:“我是邱娥国!”
  两伙人听说是邱娥国,愣了一下,作鸟兽散了。其实,邱娥国没有拨打110报警,他是虚晃一枪,做个样子,就把打架的人吓跑了。
  邱娥国是个传奇。从1996年被中宣部、公安部推选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至今,他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他的故事已传颂了23年。这面全国公安的旗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鲜亮。他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榜样和缩影,是人民警察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的典范。
  这样的传奇,需要一代又一代像他这样的共产党员、人民警察去续写。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方 式

Copyright 2007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甲一号  邮编:100038    出版社位置地图
出版社电话:010-83905589  010-83903250(兼传真)  购书咨询:010-83901775  010-83903257
E-mail:zbs@cppsup.com   zbs@cppsu.edu.cn
互联网地址:www.cppsup.com.cn  www.phcppsu.com.cn